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谷一看,王溥手上多了几个血印子,羞愧不已。
    王朴更是懊悔不已,心中思忖,若派李筠为帅,恐怕情况不止于恶劣到如此地步。如今形势,真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地步。
    想到此,王朴向李谷望去。
    李谷自然知道王朴眼神中的意思,这二人得到柴荣遗旨之后,就私下约定,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相明国求援,以扶持幼帝长大为己任,如此方才可报答柴荣的提携赏识之恩。
    但如今赵匡胤挟近三十万大军进逼开封府,朝廷能派出迎战的禁军仅十五万人,最不令人放心的是,赵匡胤率军一到,这十五万禁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效忠幼帝,奋起反抗。
    李谷暗暗向王朴点了点头。
    于是,正月初十,王朴一身乔装打扮出了开封府东门,直奔徐州而去。
    在西京洛阳修整一天的赵匡胤得到斥候回报,明国与周国邻接的州县皆无明军反常异动,而徐州驻军也已经南撤。
    赵匡胤闻之大喜,他一直就担心百里无忌会横插一杠,但从目前看来,百里无忌是不想趟这混水了。
    赵匡胤暗思,如果百里无忌这次不插手此事,便投桃报李,自己成事之后,将依旧将周国与明国的关系依为同盟。
    赵匡胤不傻,他知道百里无忌垂涎周国,但更知道百里无忌不对周国下手的原因,那就是忌惮两国相争,便宜了北方的阻卜和辽国。
    如今阻卜、辽国依在,赵匡胤断定百里无忌就算知道自己取代柴荣,也只能装作不知。赵匡胤所担心的是百里无忌会趁此机会,占领周国与明国邻接的各州。以分一杯羮为目的。
    但从斥候禀报来看,百里无忌似乎是默许了自己的行动,这让赵匡胤心中更加增添了无数豪情。
    “也许。是因为我也是他的结义兄弟?”赵匡胤如此自言自语着。
    赵匡胤当天就下令东进郑州,目标京城开封。
    两天功夫。赵匡胤率大军进逼至开封府二十里外,开始迂回包围开封府。
    开封府中一片混乱,可就是无人愿意率军出征,抵挡赵匡胤大军。
    可怜小符太后和小皇帝柴宗训这时才明白,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什么叫做“人走茶凉”。
    范质等人虽然有报效之心,苦于无能力带兵,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孤儿寡母。掩襟涕泪。
    这时,终于有人自告奋勇请求率兵出征了。
    这人便是范质等人曾经举荐的李筠李太尉。
    说起李筠,那也是一员虎将,这些年来战功赫赫,真要是论资排辈,甭说是赵匡胤,恐怕连柴荣也得尊称其一声“前辈”。
    李筠自幼善骑射,能开百斤的硬弓,连发连中。
    后唐时应募入军伍,隶属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后唐末帝清泰初年迁为控鹤指挥使。
    后晋出帝开运末年,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兵攻入汴京(开封)灭后晋。
    李筠被燕王赵延寿召为部将,但不久即出谋联合晋军诸将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的部队。收复镇州(河北正定)。
    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于晋阳(太原)称帝,李筠率部投奔晋阳,被任命为博州刺史。
    后汉枢密使郭威出镇大名府,保举李筠为先锋指挥使,又为北面缘边巡检。
    后汉高祖乾祐三年,郭威叛汉攻入汴京,李筠与郭崇威随从作战,于留子陂击败后汉大将慕容彦超(刘知远之弟)。建立功勋。
    广顺元年,郭威革汉祚称帝。是为周太祖。太祖论开国功绩,迁李筠为昭义军(治所在潞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此后数年之间。后周世宗屡次与北汉构兵。李筠驻潞州,以奇兵屡破支援晋阳(北汉)的辽军,因功加封兼待中。
    李筠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与长清寨等,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
    柴荣即位后,李筠因功荣进太尉。
    但李筠虽然一直追随郭威柴荣,却一直没有进入到禁军中,所以虽然功勋卓越,但在禁军中的声望远不如赵匡胤、张永德,甚至连石守信都不如。
    也正是如此,李筠虽然荣进太尉,却一直没有进入周朝真正的权力中心。
    本来由他领十五万禁军抗击赵匡胤大军,虽然无法取胜,但依据京城城坚墙厚,支撑上个把月也不足为虑。
    只可惜,此人年岁已大,早已过了花甲之年。
    本不应让其再挂帅出征,但眼下无人肯领兵,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勉为其难了。
    就这样,六十七岁的太尉李筠花甲之年被小符太后和小皇帝拜帅再次领军出征,如果这时百里无忌能及时派明军从徐州直取开封,或许赵匡胤还真无法得逞。
    可惜,百里无忌又怎会在没有借口的情况下派兵擅入同盟国疆土,授人以柄呢?
    百里无忌一直在等着既成事实,只有从实赵匡胤谋乱篡位的事实,百里无忌才能以正义之名,将周国妥妥地收入囊中。
    如果,只是说如果王朴能早到金陵府五日,百里无忌或许还真会为了柴荣的亲笔信,不顾计划派兵救援开封,毕竟百里无忌心里还是有柴荣的一席之地的。
    在迁州相处的日子里,二人的友情已经有了长足的增进。
    柴荣的亲笔信无疑能令百里无忌热血一涌,出兵北上。
    其实百里无忌和柴荣二人心中都知道,纵然二人在郭威临终前,当着郭威的面结为兄弟,纵然二人对对方亦是惺惺相惜,但身为两国君主,为了各自的利益,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兄弟的。
    或许,只有二人在草莽间,才能成为两胁插刀的兄弟。
    王朴出城之时就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其实按柴荣临终前的嘱托,只要赵匡胤向开封府起兵,王朴就应该立即携遗诏和信件前往金陵。
    可为了能保全柴宗训的帝位和周国江山社稷,他与李谷一直拖着,希望事情突然会有转机,直到赵匡胤进逼至郑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