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4节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好像一直传送到了天际。
    “平身!”靖嘉帝声音浑厚而响亮,看的出兴致高涨。
    卫瑜起身,正看见站在靖嘉帝身侧的太子崇向自己看来,眼神幽暗,不由淡淡地移开了视线,不与理会。
    忽然间,鼓楼上的乐师们琴筝齐奏,曲乐悠长绵远,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盛河远处,夜幕中一搜巨型画船缓缓驶来,四周轮廓上挂着红灯笼,配以明艳细薄的绢纱,朦朦胧胧的犹如仙境。在船上,十几名舞女翩然起舞,舞姿曼妙动人,随着画船的移动展现在人们眼前。
    画船驶到鼓楼前方时,减慢了速度,缓缓的移动,让鼓楼上的人能更清楚的欣赏。舞女们纤腰低垂,一宫装女子莲足轻移,突现而来,清越婉转的歌喉启声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本是南宋词人稼轩所作的《青玉案》,描写了上元节时分的歌舞升平、花灯锦簇之景。被卫瑜运用到了大瀛这个还没有词出现的时代,正巧展示了大瀛的国泰民安、盛世清歌,为寿宴的开始讨了个好彩。
    果不其然,靖嘉帝及公侯们被这气氛所感染,面上露出轻松愉悦的笑容,不时点头鼓掌。
    随着画船的行远,歌声渐消,乐曲声也跟着停了下来。
    在人们还意犹未尽之时,鼓楼前部一处空地忽然被灯火打亮,一群白衣打扮的武林人士提着长曲梃快步从两侧冲了过来,不止有男子,最前面更有四名精神爽利的妙龄姑娘。
    这一行正是卫瑢的师兄妹们,自卫瑢拿下武状元后,师门里来了不少人为他庆贺,寿诞之事稍一提,他们也就应了下来。
    卫瑢师门以长曲梃著称,比人高的武器在手中舞的虎虎生风,四位姑娘跟起节奏来一点也不显吃力。
    靖嘉帝显然没有见过这等架势,为政二十多年,向来有朝堂武林互不干涉的不成文默契,若非闹事严重,他是不曾关注这些所谓“草莽”的。今日一见,的确欣喜异常,谁不知若得这些人的尊敬,比官宦人家更加不易。
    “孟卿,下面献艺者何人?”
    孟尚书急忙上前一步道:“回陛下,是卫状元和他的师门众人。”
    “哦?…哪个是瑢小子?”靖嘉帝瞬间来了兴趣,其余人听了也大吃一惊,忍不住跟着探身寻找哪个是卫瑢。
    这可难为住孟尚书了,年纪大了本就眼神不好,况且夜色中的少年郎各个英姿飒爽,哪里能分的清?
    看了半天后,只得投降道:“老臣认不出…不如唤卫侍郎前来指认好了?”
    卫珩应召过来,笑着指着第二排中间那人道:“那个便是阿瑢了。”
    “他的身份应属最尊,为何没有站在最前面的显眼之地?”靖嘉帝不解道。
    “回陛下,武林中的门派不看身份,只讲究辈分长幼,前面的或许是阿瑢的师兄和师姐吧。”
    “如此,难为瑢小子有心了。”靖嘉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武林门派中也是藏龙卧虎啊,竟给朕教导出一位武状元来,当赏!”
    “陛下英明。武林当众也不乏忠君爱国之辈,或许有些时候应该多给他们些机会。”卫珩淡笑着道。
    靖嘉帝的目光又移向了鼓楼下方,神情专注。
    最后一势收尾时,众人利用手中的长曲梃,将队形打乱再次排列,最后定格起来,从上往下来正巧拼成了一个寿字。
    “好!”靖嘉帝率先鼓掌,不止身后众臣,连两岸的百姓也欢呼四起,气氛热烈。
    白衣师门子弟们退开,乐声再次转换,编钟串响,每个音节嗡嗡的余音都牵动着人们的心神,好似远古传来的神谕,神圣而莫测。
    一艘小船从远处划开,船头站着一白衣书生,儒雅修长。小船所到之处,事先串挂在河面上的灯笼依次亮起,让人的目光不由一直追随着那翩翩公子。
    鼓楼两侧的歌者们随着曲调唱起《致学赋》,那是大儒卫治所作的劝学篇,乃大瀛礼教启化之经典,文人们必精读之传世之作,代表了思想的精髓。
    “哈哈哈,这个好认,可是清拙?”靖嘉帝仿佛认人上了瘾,船一靠近就仔细看了过去。
    当初卫瑜刚跟萧澹提这事时,其实他是拒绝的。但他耐不住软磨硬泡,在卫瑜再三保证他什么都不用做,只需站在船头走一圈就算完成任务后,才勉勉强强地应了下来。
    自卫瑜定亲后,她就再没见过萧澹。此时见他顺水而来,微风拂过纯白衣角,飘然如若谪仙,也不禁向前走了两步,扒在墙岸边想要看的更清楚。
    两岸沸腾了,姑娘们的尖叫声响彻夜色,要不是有城卫拦着,恐怕会有人跳下盛河追去。平日就算有幸见到萧澹,顶多也只能掷果盈车以表心迹,何曾见过他这般直接的展现风雅之态?即便如今离的甚远,也不耽误“萧郎!萧郎!”的呼唤此起彼伏。
    萧澹在呼喊声中依旧镇定自若,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儒雅淡然,好似致学赋中所写的至纯学士,让人尊崇自愧。
    在萧澹之后,陆续又有几个以船为媒介,在盛河上的节目展现。内容涵盖了各个层面,倒有种万群来朝之感,场面宏伟壮阔,史无前例。
    忽然,原本喜庆的奏乐戛然而止,鼓点声落,由慢渐快,越来越急促。军号悠长的声音拉响,贯彻天际,让人跟着紧张起来。
    两岸及鼓楼前的将士们铁甲铮响,低低的齐声唱道:
    “风萧寒,戍边关,
    豪杰热血染青衫。
    狂风卷,夕阳残,
    忠烈骨黄沙掩埋。
    望我好河山,岂容贼人乱。”
    远处,马蹄声传来,一人身披银甲打马而来,河面上架起一道三米宽的窄桥,在夜色中基本看不见,就好像那人踏水奔来。
    他的手中举着西北军红色的大旗,旗幡招展,抖动凛冽。
    “大瀛西北军列队!待陛下检阅——”清冷醇厚的声音传来,字字直透人心。
    在他身后,是一队银甲骑兵,轰轰烈烈奔腾追随而来,手提银枪,枪头在烛光下锃锃明晃。再后面,是步兵步伐整齐地小跑着,夜色中可以清晰地听到落脚一致的步伐。
    盛河两岸的百姓都已震惊了,屏住呼吸地看着国家的军队如银潮翻涌。姑娘们将那句“殊郎——”卡在了嗓子眼里,只觉得此时的呼唤是对他的亵渎。
    西北大军刚过,另一边又响起了如沉钟暮鼓的声音:“大瀛东南军列队!待陛下检阅——”
    一玄甲将军提马从对面的架桥上奔来。
    手中玄色的东南军军旗随风而展,招招烈烈。
    他的身后同样跟着一队玄甲骑兵,如墨浪翻覆。
    两军在鼓楼前汇集,队列很快排好。每个人的身高一样,同样站的笔直,如铁壁银墙般牢不可催,让人心安。
    “横刀断水流,谁堪共一战。
    覆雨翻云但凭一剑,
    忠义扛两肩。
    胜败决断英雄定江山,
    立马挽弓杀敌破阵,
    正气天地间。
    大瀛豪情万古流传。”
    两岸的将士们依旧低声唱着,声音气贯长虹,震慑人心。
    西北、东南两军的骑兵们驱马围在河岸前,步兵们在自家将军的手势指挥下,铿锵坚毅地练了一套军操,行动间几百人统一的犹如一人。
    此时,不论是盛河两岸还是鼓楼上的人都努力挤在了前面目不转睛地看着,看着我大瀛的军队展现出的无往而不利的军魂,如钢坚韧,铁血豪迈。只觉得浑身的汗毛都跟着那一声声呐喊竖了起来,激动到战栗。
    靖嘉帝侧目看了眼一旁的太子崇,见他脸色铁青,心中愈发自豪而舒畅,哈哈地大笑出声,高呼道:“好!——”
    鼓楼前最高的树上,挂着两个巨大的红灯笼。
    东陵殊从背后拿出长弓,引箭直射,正中左边那个。
    赫连墨启跟着射中右边的灯笼。
    两幅卷轴从上滚落而下,展开在鼓楼面前。
    一幅上书“恭祝吾皇寿与天齐”,一幅上书“守我大瀛百世长安”。
    “啪啪啪——”烟花绽放在空中的声音,五彩斑斓,点亮夜色。
    百官与百姓们跪倒在地,高声贺道:“恭祝吾皇寿与天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余音回荡,久久不歇。
    ☆、第八十五章 何为真性情
    靖嘉帝的寿诞举国欢庆了三天,官员们可以不用上职,倒可以好好在家休息一下。
    卫瑜记得簟秀阁里交的图纸还没有说清,趁了空闲便又去了一次。
    当马车在门口停下时,卫瑜直苦笑,不知为何每次来这地方总能碰到熟人。
    银杏瞅了瞅门口停着的将军府马车,眼睛滴溜溜地转了圈,问到:“郡主,要不奴婢先进去瞧瞧?”
    “瞧什么瞧,这家店别人来得,你家郡主就得躲着了?”卫瑜好笑地嗔瞪她一眼,“进去吧,里面又不是什么牛鬼蛇神…”
    赫连墨启不可能进这种地方,右将军夫人也不爱这类物件,能来的,应该只有箬娘了。
    果不其然,听到门口有动静的女人回过头来,见到卫瑜愣了一下,竟有些无措。
    卫瑜倒是很无所谓,直接在掌柜的引领下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等着上次的首饰师傅过来。
    按照身份高低,箬娘自是要来福礼的,卫瑜淡淡点了点头。见师傅拿着图纸出来了,便不再理会她,扭头跟师傅继续商议了起来。
    箬娘对于受到了冷眼有些不悦,但又觉得若要跟卫瑜交谈,才是真的让人感到压迫,便只得转身由一个小伙计陪着接着挑选。
    师傅同时也端来了打磨初形的簪子来给卫瑜看,就着图纸确定细节,卫瑜也很快地就将箬娘抛到了脑后。直到店内又走进一人,娇俏的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
    “卫瑜,我们又见面了!”
    卫瑜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今天就应该听二哥的待在家里绣花。
    “参见弥萝公主。”箬娘率先福身道。
    弥萝公主瞧也不瞧她,直接来到了卫瑜面前,并制止了她要行礼的动作:“不必了!我也不想跟你讲这些虚礼!”
    卫瑜顺势又坐了回去。
    见弥萝大大咧咧地坐到了她对面,她也无法再跟师傅说别的,只得开口问到:“公主也是来看首饰?”
    “嗯,我们该回国了,想给我姐姐带一副。”
    卫瑜点点头道:“这家铺子是盛京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