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3章

      薛措已经站起来了,他肯定道:“你的脚没事。”
    是没事……
    “你骗我。”
    宋忱打断他:“我想要你背我,我的脚没事,你还愿意背着我吗?”
    薛措看了他半天,宋忱顶着他的目光,明明是深冬,他却觉得比盛夏还要躁动。
    许久,薛措的回答是和刚才一样的动作:“上来。”
    这回宋忱很顺利。
    薛措背着他一步步走,街道上没有灯,只有从别人家里泄露出来的一点点光亮。随着薛措的一个个脚步,他们的影子被千家万户照亮。
    走过长亭,走过小池塘,走过拱桥。
    “好了吗?”
    没由来的一句话,薛措却知道他在问什么,他没回答,拖着宋忱又往上提了提。
    宋忱伏在他颈后,发丝和薛措的交织在一起,沾染了对方身上独特的香味,冷沉中带着一点梅香,还有一点苦。
    “薛措……”
    他其实很想叫对方另外一个名字,但是收住了。
    “怎么了?”
    宋忱两只手挂在他脖子上,明明离帷幔很近,他却没有动,只是问:“什么时候给我看看你的脸啊?”
    薛措微微一停,以为他又在逼迫。
    但宋忱说:“就算是薛措,也要给我看脸不是吗?”
    他正经解释:“薛措因为弟弟和宋夫子相识,给宋夫子喂糕点,给宋夫子送饭,还给宋夫子修梅花,送他回家。薛盈说薛措喜欢宋夫子,他做了那么多,是想追求宋夫子吗?要追求的话,怎么可以连脸都不露?”
    薛措沉默。
    “薛措……什么时候给宋夫子看看你的脸啊,不要害怕,宋夫子会喜欢你的。”
    泪水顺着下巴坠落,透过帷幔,濡湿了宋忱的手。
    不害怕。
    薛措其实都知道,他知道宋忱向来好哄。
    不是怕你不原谅,只是怕我还没有好好赎罪你就轻易原谅。不知道该怎么来见你,于是只敢变成别人靠近。
    希望我对你多好一点,你就多原谅我一点。
    薛措在哽咽。
    宋忱的手顺着帷幔伸入,手指轻柔贴上他的脸,替他试干泪水,声音很轻很轻:“薛措,别哭。”
    ……
    梅花总共修了十天,宋忱一共陪着薛措五天,薛措送他回家送了五天。不道为何,他竟然也觉得五天不够用了。宋忱有点后悔,要是当时多种下一点梅花,时间就可以再拉长一点。
    虽然他的梅花已经种不下了。
    宋忱想起当年侯府的梅花,忆起当年初嫁时的一些事情。
    对了,还有个东西遗忘在角落,宋忱起身,从箱子里翻出两把同心锁。他思索着,当时没有送出去,但是现在,宋夫子慢慢喜欢上薛措,他可以送给对方做定情信物。
    得找个好点的时机。
    薛措是个胆小鬼,宋夫子不能吓到他。
    作者有话说:
    我今天日万啦~
    第 91 章
    冬寒刚结束时,江宁下了场大暴雨。
    光亮的晴午一下子就被乌云掩盖,形同黑夜,狂风卷得枯树乱颤,柳条也被折断几根,雨水像箭头冲刷大地,又弹跳成一个个破碎的珠子。银白雨点硬邦邦地砸进池塘,水涨满了。
    宋忱学堂里有一处地方有些失修,大水顺着缝隙流了进来,慢慢涨高,没过他的小腿。屋里还放着许多书本,顷刻变得一片狼藉。
    他着急忙慌抢救,但一个人的力量过于微弱,没办法抵挡破坏。
    宋忱最后站在原地,看着学堂积水越来越多,感觉都无力回天了。
    这时,有人脚踩雨水朝他跑来。
    虽然是打着伞,但根本就形同鸡肋。薛措混身湿淋淋的,帷幔都贴在了皮肤上,乌黑修长的头发滴着水渍,凌乱不堪,手指也被雨水冲刷得晃白晃白的。
    不止他一人,他带了十几个人过来。
    那些人对着眼前的惨相,一言不发干起活来。
    堵破口的堵破口,通水道的通水道,还有搬书转移的,利索又迅速。宋忱被他们利索的动作惊到,在一旁看呆了。
    薛措把他从书房里拉出来:“别在这站着了,先来吧。”
    宋忱这才发现自己小腿被浸泡了很久,一片冰凉。真的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出去后脚下湿答答淋着水。
    薛措:“学堂有备用的衣服吗?”
    宋忱摇摇头。
    “那我送你回家。”
    事实上薛措看着比他还糟糕,宋忱好歹上半身还是干的,他却被淋成这样。
    宋忱想了想:“去你家吧。”
    把他送回去薛措还得迎着雨返回,怪麻烦的,直接去他家不就好了,反正离得近。
    薛措没有拒绝,把人带了回去。
    再次来薛措家,宋忱已经熟门熟路,自己找地方坐下。
    家里没有其他人。
    宋忱眼睛一动,薛盈不在,如果是送去给别人照顾了,那薛措刚才就是不在家。怪不得家这么近却那么狼狈,不知是从什么地方跑过去的。
    他没问,脱了黏糊糊的鞋袜,卷起裤脚,都被泡得发白了。
    薛措给他找来衣物。
    宋忱接过,光着脚走近内屋时,他忽然转身问:“这是你的衣服吗?”
    薛措顿了顿:“新的,没有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