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81章

      若是放在旁人身上,兴许管用。
    可这话说到巫宇师徒面前,他都觉得脸疼。
    别说被异研会庇护了。
    甚至魔都异研会,都可以说是受了巫宇师徒的帮助,才得以在出任务时,保全人手。
    而他自己,更是受过沈温言的救命之恩!
    “脸疼吗?”钱英俊翻了个白眼:“庇护暂且不提,谁帮助谁,你心里没点a、c数?”
    太乙观的开销,很多是他贴补的。
    因此,师兄弟们赚来的钱,除了留下维持生活的费用,其余也都交由他统一管理。
    他最为清楚,这些年师兄弟们为异研会做了多少事,帮了多少忙。
    熊清荣:“……”
    脸不疼,但多少有点心虚。
    “既然能跻身进入玄门之中,你们就有义务……”
    他还想分辨两句,被卓生黑着脸制止了:“行了。”
    “师父。”熊清荣错愕的看过去。
    卓生隐晦的瞪了他一眼:“此事到此为止,休要再提!”
    熊清荣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
    但在卓生警告的眼神下,终究也没敢继续聒噪。
    巫宇挑衅的冷哼一声:“没看出来,熊长老的师父,卓前辈,居然还是个明事理的人。”
    众人:“……”
    妙啊。
    一句话,师徒俩全骂上了。
    “巫宇小友,修行之人,当心如止水。你戾气如此重,可要小心别伤了自己的根基。”卓生淡淡道。
    “不劳前辈操心,前辈还是多操心操心自己徒弟吧。”巫宇反唇相讥。
    卓生叹了口气,颇有种看待顽劣孩童的感觉:“如此在意口舌之争,如何能有大成就。”
    这话说得,巫宇若是反击,即便赢了,也坐实他在意口舌之争。
    若是不反击,那就是默认了他在意口舌之争。
    他虽然不在乎这些。
    可,被这么个是敌非友的人说,怎么都觉得跟吞了只活苍蝇似的。
    憋屈。
    唐糖眨了眨眼:“什么是口舌之争?”
    “就是斗嘴吵架,一定要吵赢。”赖传抢先道。
    唐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小脑袋瓜。
    然后看向卓生:“那你现在不也是在争口舌之争吗?”
    卓生一噎。
    巫宇刚才有多憋闷,现在就有多畅快。
    脸上的笑意,根本压不住!
    “怎么了?糖宝说的不对吗?”唐糖奶萌奶萌的盯着卓生。
    卓生:“……”
    想听他回答什么?
    他避开唐糖的视线,似询问,又似陈述的开口:“若无旁的事,我们就先走了。”
    巫宇一行人全都是吃软不吃硬的。
    在待下去,只会更丢脸。
    司空心里松了口气,忙从座位上出来:“好,我送前辈。”
    简绍:“等等。”
    众人下意识看过去。
    唐糖看了眼简绍,利索的从巫宇怀里跳下来。
    哒哒哒跑到房门前,张开胳膊拦住去路,坚定道:“不许走!”
    简绍不由好笑,眸光温软了几分。
    然而,也只限落在唐糖身上的时候。
    偏头看向熊清荣一行人时,眼神冰冷:“晚辈有一事不明,还请前辈赐教。”
    卓生只觉得头疼:“说吧。”
    “若为邪修,是何下场?”简绍淡淡道。
    卓生皱眉:“自然是,凡有能力的修士,人人得而诛之。”
    “受教了。”简绍点头。
    而后看向熊清荣和他的两个徒弟:“几位方才空口白牙,就诬蔑我们师徒是邪修,总要有个说法吧?”
    “人言可畏,如果没有个妥善处理,只怕以后我们师徒,就没什么安生日子可以过了。”
    “刚才不是已经道歉了吗。”卓生头疼的厉害。
    “刚才的道歉,是因为他威胁糖宝师父!”唐糖立刻反驳。
    卓生:“……”
    所以,刚才闹了这么久,只是觉得清荣欺负她师父了?
    而并非是,是否是邪修,这等关系性命的重要大事?
    一时间,他有些无力吐槽。
    卓生头大的厉害,没心思,也不想在继续折腾了。
    只命令道:“清荣,向他们道歉。”
    唐糖不满的撅着嘴巴:“六哥哥说过,道歉如果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
    卓生:“……”
    卓生:“那你们想要如何?!”
    简绍:“这件事,往小了说,只是说错了话。往大了说,算得上是蓄意坑害。”
    “熊长老身份贵重,一言一行皆是许多人的榜样。”
    “如果没个说法,有人因此误会我们师徒,要取我们性命,为民除害,那我们师徒岂不冤枉?”
    铺垫到这儿,钱英俊:在不添油加醋,拱火加柴,就不礼貌了啊!
    “身为帝都异研会的长老,说话做事这么没有分寸,我等修行之人,实在是害怕恐慌的很啊!”
    卓生:“……”
    第543章 你是犯了天条吗
    “你们想要如何!”卓生端的风轻云淡的高人形象,终究是绷不住了。
    赖传用力咳嗽了两声。
    唐糖不明所以的看过去。
    简绍挑眉,饶有深意:“修行之人,说话做事当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