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5节

      “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3
    上面列举的都是大家,全都是身体不好的那种。
    纪元背得兴起,只听背后传来轻咳。
    这么议论大家,没看同学们下巴都要惊掉了吗。
    纪元最后小声道:“庄子效法于疱丁,仲尼取资于射御。不都是锻炼吗。”4
    教谕瞪他,但也觉得纪元方才说得很有些意思,问道:“这是你何时写的文章?我怎么不知道。”
    纪元立刻摆手:“不是我写的,是很小的时候听一老者所讲。”
    说着,纪元道:“所以我才一直锻炼身体,就是因为这个。”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教谕默念,“此话必然千古流传。”
    教谕都觉得这话没问题,其他同学更是如此。
    体育跟德育,智育,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
    同窗几个比较瘦弱的书生看看自己。
    要不然一起跑?
    听纪元的应该没错。
    丙等堂跟乙等堂的学生们,眼睁睁看着冲刺班同窗们,不仅要读书,还要锻炼身体。
    等知道原因后,所有人都是一个想法。
    怪不得我们连县试都考不过!
    这群人,怎么什么都要练啊!
    读书拼命,锻炼也自律。
    而他们口中喊的,就是那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纪元一起跑的时候人都傻了。
    一起锻炼没问题啊,这么喊着,他总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算了,就当不知道吧。
    他也说了,这是一个叫□□大家所做,谁也不要问他!
    问了就是不知道!
    本以为这只是小小的插曲。
    没想到教谕真的从只言片语里琢磨出什么,或许也感觉体育锻炼对学生们成绩有帮助,竟然让严训导询问学生,有没有人一起早上跑步的。
    教谕准备在县学附近的空地上划一片地方,专门给大家跑步用。
    这地方以前是蹴鞠场,七八年里荒废无用,现在杂草丛生。
    大家要是愿意的话,可以雇人把杂草清了,蹴鞠场重新启用。
    蹴鞠场?
    纪元听到后人都傻了。
    体育之研究竟然这么有用?
    看着被丙等堂同学兴奋收拾出来的蹴鞠场。
    纪元突然有种,我要升学了,但学校翻新了的感觉。
    没关系,等他考完府试,肯定也能蹭上。
    这件事带来的效果便是,每天早上,同学们都在蹴鞠场相遇,绕着蹴鞠场跑几圈,整个人都舒服了。
    跑了小半个月,不少同窗都说,好像身体确实好起来,看书也更有精神。
    体育跟德育,智育一样,果然很重要。
    县学里好像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不仅认真学习,连体育都加强了。
    期间纪元也收到大海的来信。
    大海最近很忙,春天牲畜多病,他跟张兽医要去各处治病,还提起他准备的《牲畜病集》。
    说自己已经记了小半本,确实归纳总结了不少。
    也提起李耀众的事,按照纪元说的,在他们家要来闹事的时候,暗暗用那件酸诗狎妓的丑闻威胁。
    如果他们再来找麻烦,那这件事就会说出去,李耀众最后一丝颜面都没了。
    对方果然被吓住,最近都没过来。
    没事就好,纪元也就放心了。
    现在已经三月份,距离他们去府城的时间越来越近。
    要说苦吗。
    确实苦。
    每日张开眼学习,闭上眼学习,唯一放松的时间就是跑跑步。
    文章写了一遍又一遍,夫子博士们不再留情面,也不再一味夸奖,能从无数处找到他们的疏漏。
    这点连纪元也一样。
    他到底学文章时间短,有时候想法太多,笔力却不够,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按罗博士的话讲:“要写这点就好好写,突然拐到另一边了是干什么呢?”
    “写的如此跳脱,文章的完整性呢?”
    “有想法很好,但切题了没?写高兴了什么都不顾?”
    殷博士也没什么好话,他挑出几处问题道:“此处的解释是这样吗?从哪截的歪理。”
    “之前讲的一以贯之,到底贯在哪了。”
    “让你略仿宋经义,不是大白话。”
    “精炼,准确,还要鲜明,程式的要义,难道还不懂?”
    纪元的风格太过突出。
    有时候老师们不看字迹,稍微读一读就知道是他写的。
    但缺点也明显,写着写着就白话了,有时候想法还多,字数还容易超。
    这让博士们十分头疼。
    教纪元的如何写文章的郭夫子同样过来,准备从头再教一次。
    第一次教学就是在县试之前,学了一二十天。
    郭夫子感觉纪元学会了,毕竟是个格式,想着他那么聪明,以前文章写得也漂亮,底子在即可。
    谁料跟他想的完全不同,这文越写想法越多。
    郭夫子看着纪元,没想到问题会出在这。
    眼看就要府试,不能在这上面落了下乘。
    不过这也是乙等堂的学习内容。
    纪元初入乙等堂便去考试了,短短时间内确实不容易学会。
    按照夫子们的想法,童试里的县试府试,对文章的格式要求都不高,差不多即可。
    但没想到,纪元越写越学,这文章就越大。
    已经到必须管一管的地步。
    纪元深吸口气。
    有时候控制不住啊。
    学得越杂,落笔的地方就越多。
    总觉得自己要写个好文章,回头一看,里面什么内容都有,就是不切题。
    天齐国写科举文章,自然是人们常说的八股文。
    童试的要求还不高,其实现在不学也没关系,以纪元的文章,应付童试问题不大。
    但殷博士等人却是不同意的。
    郭夫子也觉得,以此下去,说不定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甚至比纪元练字的时候还要难改。
    当初房老夫子就说,怕纪元抄书十几万字,那手字就难以再改。
    如今文章也是同理。
    看着县学夫子们谆谆教诲,以前未在县学的两人忍不住道:“怪不得都要来县学读书。”
    “我们族学夫子已经很好了,没想到县学的夫子们个个如此用心。”
    不单对纪元用心,对其他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两个以前虽未在县学,来了之后,也是同样的对待。
    说起这个,有人问道:“外面都想来?我也听说过,有那么夸张吗。”
    “绝对不是夸张,不是有小道消息,说县学可能空出几个位置,今年要招生吗。”
    “对啊,今年乡试年,甲等堂估计要退几个。”
    “是啊,很多人早就开始努力,只等着考进县学呢。”
    “上次县学考试,报名的人有六百之多,这次不知道怎么样。但应该会限制户籍,只能正荣县的人考。”
    大家难得闲聊,便提起这件事。
    可再想来也没用,县学就这么多位置。
    教育资源这种事,自古都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