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0节

      安大海只好磕磕绊绊地背诵,干脆跟纪元一起,送赵夫子回家。
    纪利听着,这才没敢上前。
    没关系,他肯定会找到机会问纪元要钱的。
    等他弄来钱,就去赌博翻本!只要一直赢下去,他肯定能成有钱人。
    到时候看谁敢看不起他!
    他就是比纪元厉害!
    纪元回头看了一眼纪利,倒不是多在乎他,而是知道,这人肯定有什么歪主意。
    “大海,帮我做件事。”纪元低声道,“等秋收之后,帮我把小黄买回来。”
    “看他们的情况,应该已经没什么钱了。”
    听说纪三婶现在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马上农闲,小黄出不上力,说不定会把拳头对向小黄。
    安大海点头:“好,你放心,我肯定办好。”
    安大海今年只有十三,但在外面做了一年多的兽医,办事非常靠谱。
    交给他,绝对能办妥。
    第二日一早,赵娘子就在帮赵夫子,纪元收拾衣服。
    “参加县令办的中秋宴,这事不能马虎。”赵娘子说着,还给纪元戴上四四方方的帽子,读书人常戴的这种帽子,看着就文雅。
    纪元看着水面的自己。
    怎么看,怎么都像古代的读书人了。
    下午,两人就坐着安村长儿子的牛车去县里。
    安三叔跟纪元也熟悉,他这次也入选,可以去做青储料,简直浑身充满干劲。
    他赶着牛车送两个人,还会在县城等着再把赵夫子接回去。
    所以老婆孩子也在车上,他们一家三口干脆在县城酒楼过中秋。
    至于纪元?
    参加完县令办的中秋宴,肯定直接回县学了。
    明日就要开学,他现在时间不多,必须争分夺秒。
    县令家的宴会,就在县城一处宅子里,还是借的商会会长家的院子。
    说起这商会会长,纪元间接接触过。
    正是当初想把他从县学踢走,却没能成功的张宝山他爹。
    拿着请帖进到园子里,虽然刚刚傍晚,各处已经点上灯,还有下人引着去正厅。
    想来这里的下人也都是张家的。
    能帮县令办宴会,让他们都与汝荣焉。
    纪元则稍稍心虚。
    因为他,这家少爷都去江浙读书了,也不知道会不会记恨。
    赵夫子倒是不知道这些过往,但他显得有些紧张,对纪元道:“也不知道有没有认识的人。”
    “老赵!你来了!”郭夫子的声音传过来,“纪元!”
    不少人顺着声音看过去。
    那就是小神童纪元?
    张家园子的下人也看向他,这就是把少爷赶往江浙读书的纪元?
    好在多数下人并不会跟主子同仇敌忾,对纪元的态度依旧。
    被县令大人请来的客人,再怎么也比他们强,当然也比他家少爷强。
    有了相熟的人,赵夫子明显放开了些。
    郭夫子带着他们去了一处亭子,坐着的,站着的,都是县学的一干人等。
    也有其他私塾的夫子,大家都是读书人,凑在一起谈天说地。
    可这里面,唯独只有纪元是个没有功名的学生,不少人自然打量他。
    再知道这就是纪元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纪元则头皮发麻。
    眼前的多数人,都是他夫子啊。
    “见过教谕大人,训导大人,郭夫子,罗博士,殷博士。”
    众人微微点头,郭夫子又帮他介绍其他人,纪元作为小辈,自然一一见礼。
    罗博士道:“你怎么来了,跟着蒙师来的吗。”
    纪元心道,可能是青储料的事,合了县令的心思。
    不过这会回道:“应当是。”
    赵夫子却摇头,将青储料的事简单说了。
    其他夫子还不明白,教谕恍然,县令一直要发展当地耕牛数量,纪元帮了大忙,肯定要请的。
    罗博士对此并不了解,只道:“要专心学习,不要管那些俗务。”
    “老罗,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殷博士拍拍纪元肩膀,“关心百姓生计,也是读书人应当做的。”
    殷博士出身江南,那边商贾风气不同,心态自然更开放些。
    夫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想法。
    大家和而不同,但讨论得实在激烈。
    纪元偷偷往外站了站,偏偏还被教谕看到:“纪元你的想法呢?”
    这种情况,不亚于满场都是长辈,大家没得聊的时候,就把你拎着出来,问问你的看法。
    问题就是,学生是不是应该专心学习,不管其他的事情。
    纪元能有什么看法,他说哪边都不对。
    罗博士跟赵夫子的想法差不多,郭夫子跟殷博士的想法则一样。
    这只是私底下辩论,争个对错出来,也没有什么结果。
    纪元刚想和稀泥,教谕一眼看出:“说实话。”
    “都是你的夫子,说什么都不要紧。”
    这个倒是,夫子们并非小气的人。
    纪元斟酌道:“一卷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这首诗的前句是,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
    接着的句子则是,一卷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五言八句的诗,大概说的是人要学以致用,不能空谈,要付诸实现。
    既然要学习,也要做事。
    这首诗一说,众人用更惊讶的目光看向他。
    看样子都不准备讨论了,明显有更加不同的事。
    后面过来的县丞多看纪元几眼,县令面色纠结,忍不住道:“你这学生。”
    啊?
    他说错了吗?
    众人再看纪元的表情,就知道大家想多了。
    教谕忍不住笑:“林县令,你家祖上写的诗,确实很好。”
    这下纪元格外震惊。
    方才他念的这首诗,名叫《饮酒》乃是诗人林鸿所为。
    林鸿,林县令。
    林县令家的祖上?!
    林县令话不多,但有些闽地的口音。
    那个林鸿,好像也是闽地人?!
    怪不得大家的眼神这么不一样,还以为他故意溜须拍马呢!
    纪元脸都红了,忍不住低下头。
    啊啊啊啊这也太尴尬了!
    他都忘了这是古代!
    引用许多诗人的诗句,一定要看看对方的后人在不在啊!
    不过说起来,林县令确实在遵循他祖先的想法,一直在付诸实践。
    罗博士也跟着笑:“我家有闽地诗人的诗集,纪元应该就是在那时记下的。”
    “我就说,纪元送个月饼都要偷偷的,怎么会是当众拍马屁的人。”殷博士也跟着解释,“而且咱们县令是闽地人这件事,纪元也不知道。”
    赵夫子点头:“纪元不是这样的人。”
    县令看看这一群夫子们,全都争着给学生辩解,脸色愈发古怪:“我又没怪他,你们担心什么。”
    纪元还真是不一般。
    连罗博士都帮他说话。
    殷举人平时看着随和,但要不如他的眼,他也懒得多讲。
    看来,这都真的把纪元当自己的爱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