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62章

      连忙吩咐他的女儿:“茹儿,荷儿,快去云香水榭,取一株九瓣青莲,交给沈公子。”
    柳氏姐妹出去之后,柳祯不过长辈身份,向沈辰月大礼致谢:“多谢沈公子,不吝赠药,柳氏一门感激不尽!”
    第一百六十一章 百花谷二
    沈辰月连忙上前扶着他:“柳叔叔您是长辈,怎可拜我,只是交换药材而已,阿月实在担不起。”
    柳祯看着眼前这孩子,年岁比他女儿还小一些,不愧是天界神族的后人,宅心仁厚,施恩不图报。
    “如此那就大恩不言谢,陶夫人脸上的毒血,用药之前还得放出来,否则依旧是治标不治本。”
    “那就有劳柳叔叔了。”
    没过多久柳心茹,用灵力捧着一株,娇嫩欲滴的九瓣青莲,送到沈辰月面前。
    沈辰月还是第一次见到,长着青色花瓣的莲花。
    “多谢柳叔叔,多谢二位姐姐!”
    “沈公子,何必如此客气,若是娘亲,能够康复如初,我们才要感谢公子大恩呢。”
    冷少轩去外面传信回来,沈辰月看来他一下,有对柳祯说:“方才少轩说,冰蟾粘液明天才会送到,不如先为尊夫人疗伤。”
    “如此,那便多谢贤侄!”
    先是找来管家,让陶翠云和沈海生先去休息,等到明天冷少恒到了,再给她医治脸伤,随后,柳祯和他的两个女儿,带着沈辰月,去柳夫人童素所在的院子。
    沈辰月发现冷少轩,站在后面没有跟来,回头问他:“少轩,你怎么了?”
    “月儿,你就跟着柳叔叔一块儿去吧,虽然是婶娘是长辈,我身为男子,不便相见。”
    这也是天玄大陆相对重要的礼数,稍后为童素上药,难免需要更衣。
    沈辰月往回走了几步,拉着他的手,一边跟上柳祯他们,一边对他说:“没关系的,上药的是,还需两位柳姐姐帮忙,穆大哥不在,你得跟我一起,为柳夫人护法。”
    一行人来到童素的住处,进屋之前,冷少轩还要向柳祯表明:“柳叔叔,稍后若有失礼之处,还请莫要怪罪。”
    柳祯当然不会这么小气,他知道冷少轩从小家教严格,才会有此顾虑。
    “无妨。”
    等他们见到同事说童素的时候,躺在榻上的人,若不仔细看,都难以相信她还活着。
    因为百年蛇毒和伤痛的折磨,原本还风韵犹存的童素,已经瘦弱枯骨,若是再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恐怕就没几天了。
    “柳叔叔,夫人她看起来很严重,不能一开始就用驱魔丹,得像皇后娘娘那样,先浸药浴,清除体表的毒素,让她醒过来,药浴方子,就用跟后娘娘一样的。”
    话刚说完,柳心茹和柳心荷,就立刻去准备。
    “柳叔叔,要不阿月也管夫人叫声婶娘?”
    柳祯不仅知道冷少轩,是一个礼教得体的孩子,更知道沈辰月,心地善良的孩子,更是言而有信,他看着也喜欢。
    “这是自然。”
    “婶娘浸药浴一个时辰后,再给她服用驱魔丹,清除百年蛇毒,药性有些霸道,没有穆大哥的日月之灵催化药丸,只能用我的火之灵,与少轩冰之灵,两相融合,见效会有所延迟。”
    柳祯点点头,看着眼前,比他女儿还小一岁多的沈辰月,小小年纪对岐黄之术就颇有研究,而且他还来自于,天界火系神族,如此天分,将来必然能成大器。
    “我相信你,还有别的吗?我记得上回魏皇后娘娘疗伤的时候,你还弹奏了一首曲子!”
    沈辰月又看了一下冷少轩,眼下顾不上他,就只能一直牵着他。
    “的确如此,这正是要跟柳叔叔说的,不知府上是否有善音律之人,清心诀于清心定神有奇效。”
    “我知道,心茹和心荷,从小是她们母亲一手调教,琴棋书画都有所涉猎,另外阿素也是一位光明系玄师,或许她觉得如何为自己,吸收药力。”
    “如此便好。”
    大约过了半个辰,柳氏姐妹就带着两个门生,排着一个专门草药的浴桶进来,又有两个门生拿来的热水。
    “少轩,我们先去外面待一会儿吧。”
    沈辰月和冷少轩,走到了院里,冷少轩问他:“你姨娘的伤,可是要自己配药?”
    “是啊,珠玉修容膏还没有成品,只能自己配药,反正修炼到化神期,也要跟着祝师兄,学习炼金术,正好先熟悉一下。”
    在冷少轩的印象中,火系神族要学习的各门功法,比其他哪一个神族都要多,不但擅长炼药,也擅长炼器,甚至还能炼制铠甲。
    “月儿,果真是天纵奇才。”
    过了一会儿,柳祯在里面陪伴着童素,柳心茹和柳心荷拿来她们最擅长的乐器。
    再拿出上回,沈辰月送给他们的,清心诀谱,在院子里为她们母亲弹奏。
    她们一个擅长琵琶,一个吹奏短笛,清灵悦耳的曲调,如清泉一般传进童素耳里。
    又过了一个时辰,童素已经醒了过来,看见自己的夫君,就守在自己的身边,不知道自己浸在药浴中,还以为是自己大限将至,回光返照。
    “祯郎,真好,我还能再看你一眼。”
    伸出形同枯骨的手,还想最后一次,触碰一下她的夫君,却发现柳祯眼中呈现的,既然不是生离死别的哀伤,而是一种莫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