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章

      直到梁九功在外面提醒宫宴真的要开始了,得赶过去,康熙才让陆微回去。陆微这才结束有话不能说的痛苦。
    陆微回去参加了宫宴,结束时,太皇太后给众命妇元旦赏赐,一些近亲宗室夫人额外多了一个盒子的东西。
    可能是觉得陆微今天受了冤枉的缘故,也给陆微了一个。陆微悄悄打开看了下是什么东西,是一套上好的玻璃茶具。
    陆微微愣,这不就是他给“阿尔萨兰”出的玻璃销售主意,送一些关系好的夫人一套玻璃用品,毕竟都是夫人管家嘛,要是喜欢,知道可以买到,一套的话怎么行,都是几世同堂的,都得备上吧。
    没想到被太皇太后送给各位夫人了。要是她不知道真实身份,她只会以为阿尔萨兰给皇上很多套,送给皇上赏人,会高兴于阿尔萨兰的行为,由皇家人送出去,这样的话,玻璃铺子生意应该会更好。
    可是,现在她却没那么高兴了,卖出去的钱,会有她一份吗?
    接下来年节宫宴,陆微去宫里都会看到皇家送出一些玻璃用具,数量不多,但足够让玻璃风靡全京城。
    特别是康熙自己也在乾清宫用上了玻璃茶具,一时间,大臣都想有一套玻璃用具,皇帝同款谁不想拥有?
    铺子早就准备好,“阿尔萨兰”也让陆微给铺子备足了货,就等着开卖了。
    陆微看到陆记玻璃铺子每天的顾客络绎不绝。
    她三婶知道是她和阿尔萨兰家合作开的铺子,还来恭喜她,陆微面上笑着送了几套玻璃用具给她家,心里却苦笑,钱进不进得了她的口袋还两说呢!
    第21章 还是不知道取啥标题
    康熙十七年,正月刚过,一直身体不好的皇后娘娘一病不起。
    明眼人都知道,这位皇后娘娘是强撑着身体过完了年,年节一过,紧绷的弦松了下来,身子便越发不好了。
    二月开始,京城仿佛便静了下来,京中权贵看着皇后娘娘要不好,都约束了家中的不听话的子弟,免得触了霉头。
    皇后娘娘最终没能熬过二月,于二十六日,崩于坤宁宫。
    京城的人家都换下来喜庆的衣裳,首饰,摆件,装饰,停了婚嫁等活动,为皇后娘娘举哀。
    二月二十八,康熙亲自去送大行皇后的梓宫往武英殿安置。
    遵循前任皇后的旧丧礼制,二月二十八日,直至三月二十五日,康熙每天都去梓宫前举哀,每次都辰时往,申时还。
    陆微她们这些诰命,每天也要去宫里为皇后娘娘哭丧。
    都说每逢过年胖三斤,陆微年底年初参加各种宫宴,自家封了爵,不像以往清闲,年里迎来送往也变多了,一个年过下来,折腾得不轻,瘦了好几斤。
    好不容易过完了年,肉还没长回来,便又要进宫给皇后娘娘哭灵。
    哭灵比参加宫宴辛苦多了,每天都要跪着还要哭,哭得还要真心,毕竟康熙皇帝那么重视大行皇后的身后事,谁敢敷衍。
    身体累,精神也累,这一趟下来,陆微又瘦了好几斤。
    大行皇后的丧事办完,京城这些权贵人家彻底安静了,都休息呢,没精力搞事。
    休息没多久,闰三月中旬,康熙马不停蹄的带着一干亲信巡视畿甸去了。
    让陆微欣喜的是,康熙走之前,还记得派阿尔萨兰,真正的阿尔萨兰,给陆微送来了玻璃铺子三个月的收益和账本。
    陆微心下松了一口气,至少康熙目前是没打算独吞玻璃铺子的收益的。
    真正的阿尔萨兰皮肤偏黑,面容周正,气质看起来像正义的法官。
    他把一个盒子和账册递给陆微:“陆夫人,这是这三个月玻璃铺子的收益。”
    陆微接过,随手把盒子和账册递给红翠,对阿尔萨兰道:“麻烦你走一趟了,喝茶吃点心。”
    阿尔萨兰看到陆微对盒子随意的动作,眼角跳了跳。
    皇上把玻璃铺子交给他打理,给他一成利,他只要了半成。作为经手人,他可是知道这盒子里有多少银票,他家最好的铺子一年也赚不到。
    玻璃铺子实在是赚钱,他只有半成,也有很好的收入了,比他家的好铺子收益差不多。
    阿尔萨兰意思意思地喝了茶吃了点心,就告辞了。他不敢多待,毕竟他算是最早知道万岁爷对陆夫人心思的人。
    收益是是用一个盒子装起来的。里面装的都是银票,面额大小不一,陆微数了数,饶是陆微清楚玻璃暴利,但钱实实在在地拿到手里,陆微还是吃惊玻璃的盈利。
    三个月的盈利,足足有40多万两,五五分,陆微只得一半,也就是说,玻璃铺子三个月净利80多万两。
    陆微吸口气,要知道,鸳鸯火锅店季度盈利不过3万两,这还是因为冬季适合吃火锅。
    而且陆微看了看账本,玻璃铺子大多数的收入都集中在正月,二月和三月因为大行皇后丧礼的缘故,顾客很少。
    所以,这80万两,说是三个月的,其实大多数是玻璃铺子一个月的盈利。
    京城玻璃用具市场远没有饱和,水银镜,玻璃窗户还没有推出来,后面陆续还会有很多的收益。
    陆微看了看一盒子的银票,发愁,一个月差不多80万两,这么挣钱,康熙下个季度还会舍得给她一半吗?
    陆微叹气,把银票和账本收起来,真是倒霉,“阿尔萨兰”为什么不是真的阿尔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