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2章

      时隔多年,被再一次看穿,安于柬下意识地反驳,“我并没有感到悲伤,卡洛教授。”
    卡洛却摇头,“我虽没有看到你的画,也看到你身上与过往全然不同的变化,可透过你的眼睛,我依然看到了悲伤。”
    “为什么?”
    “听你提到过往几个月的经历,也看到了你拍的那些照片,我真心感到高兴,可你知道吗,你的旅途没有目的,就像你的镜头,它们可以落在任何一处,却唯独寻不到焦点。”卡洛一顿,“你只是在消磨时间,不是在疗伤,你总有停下来的那一天,不会永远在路上。安,虽然你不愿提起,我也不会追问,但,安,我告诉了你藏在湖边的秘密,不是想让你看到我的伤与痛,我是想让你找到伤口愈合的方法。”
    “安,人生总有遗憾,但不要因为害怕过去,而选择遗忘放弃正视它的机会,那样,你不会真正快乐。”
    告别卡洛,安于柬没有立刻动身。
    隐瞒的过往被再一次提及,溃烂的伤疤被再一次揭开。
    还是被轻易看穿。
    即使他已经将自己打碎过一次,又重新拼凑起来,即使他想尽办法掩饰,暴露的伤口依然会是刺眼的存在。
    而他能想到的处理方式,只有放任在一边,强迫自己忘却,欺骗他人甚至自己,那些伤口并不存在。
    可他的眼神依旧出卖了他。
    他把自己留在意大利,并通过卡洛的介绍信,进入了当地一家私人工作室。
    他想,正如卡洛所说,他总有停下来的一天,这样漫无目的旅程也终会有结束的一刻。真到了那时,又该去往何方?没有灵魂的指引,只剩一具行在路上的躯壳,无视裂痕存在,再完美的修补,也抵不住一阵风吹一阵雨淋。
    这样的他,不会真正快乐。
    如果暂时找不到愈合方法,那就至少让自己有勇气正视它的存在。
    毕竟,画和眼睛,都是他最真实的一部分。
    【作者有话说】
    安安已经完成了重塑自我的一小部分,他选择将自己打碎,重新拼凑,但其实裂痕依然存在,他选择欺骗自己。
    伤口愈合还需要时间and安安也没找到,除了爱情以外,能够支撑着易碎的他的人生真正意义。
    他得先是安于柬,才能够有勇气去重新接受爱。
    至于大祝,嗯,他当然再找...but怎么找也找不到周六见了~
    第56章 契机
    安于柬在这里度过了最为平静的六个月。
    作为学徒,主要工作便是放置画板、研磨颜料、轮廓填色以及根据画师草图完成作品。
    工作室严格遵循八小时工作制,而在空闲时间,也给与每位员工随心创作的自由。
    生活逐渐变得规律。
    工作时,安于柬无暇思考其他,繁杂的任务几乎抢占了他全部的专注力。午餐也愈发简单起来,甚至常常会被安于柬抛在脑后,等想起时,一杯黑咖外加一袋口感略差但胜在能果腹充饥的面包便是他的日常选择。下班后,安于柬会主动留下,帮忙整理、参与清洁工作, 等一切结束,才会开始自己的创作之旅。
    没有额外给自己施加压力,创作也更加随心,他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它挽留于纸上。
    两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安于柬像往常一样,等工作室空了大半,才将画架拖至角落,又布置好用具,准备作画。
    突然出现的同事令他意外,等反应过来,安于柬才意识到今天是他的生日。
    在众人的注视下,安于柬默默许下愿望,吹灭蜡烛,又在生日颂歌和此起彼伏的掌声中,真诚地感谢到场的每一个人。分完蛋糕,安于柬得到了他的生日礼物——工作室大门的钥匙。老板一边抹去不小心蹭在脸上的奶油,一边笑着对安于柬说,安你为工作室做的一切,我们都有目共睹,你刚来的时候,我和卡洛的观点一样,都认为你是有才华但缺乏系统训练的人,不过现在,你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三个月后,我们将会选择一部分作品带去现当代美术馆参与主题展览,我希望能带上你的作品。”
    未曾想过这夜会有如此多的惊喜,安于柬有些激动,“真的可以吗?”
    老板笑着点点头,“当然。不过安,给你钥匙不是让你不分昼夜的创作,是希望你能更自由地拥有时间,毕竟,我可不希望看见你因为低血糖发作,晕倒在工作室里。”
    之后的三个月,安于柬再一次完成蜕变。
    他的作品被选中,一同送往展览现场。
    许久未曾露面,再次出现在展厅时,安于柬还不太适应,只能被人群裹挟着往前。五个月的时间,足以让黑发过肩,没有时间光顾发廊,出门前,只来得及将头发随手挽起,再戴上鸭舌帽。让人匆匆一眼瞥见,也许会下意识地给他贴上“兴许是个搞艺术的”标签。
    穿梭于画廊间,仿佛拥有隐身的能力,安于柬将目光放在了观画人各异的神情、丰富的肢体语言上。
    作品已死,大抵便是如此。
    并非眼前的作品选择了它的观众,而是驻足的人选择了她和他所属意的画。
    创作者已经完成了全部工作,接下来便是交由观众和时间。
    不论贵贱、不论贫富、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永远向世人开敞。无需仰仗所谓的专业背景,也无需系统学习过作品所呈现的色彩运用、构图技巧,仅凭一双感性的眼睛和各自丰满的人生旅程,便能产生独特不一的解读,甚至“胜过”许多以鉴赏谋生的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