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
御座上的天盛帝也抬起了眼。
半晌,皇帝问:“爱卿们如何看?”
有人便道:“京营的兵马要拱卫保障京畿和陛下安全,即便他愿意主动领兵出征,朝廷也没有多余兵力可派。”
刘公公迟疑片刻,道:“逆臣称,他愿率麾下飞星、流光二营,前往青州。”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皆惊。
用二营兵马去对抗霍烈大军,这定渊王世子是疯了么!
第131章 战西京(二)
“陛下如此国家危难之际,逆犯既有如此担当,愿挺身而出陛下理应成全。”
在短暂的惊愕后,就谢琅主动请缨出征一事,争吵不休的两派官员罕见达成了一致意见。
一则战事如火拖延不得。青州地理位置特殊一旦沦陷,狄人将可长驱直入,直逼上京,后果不堪设想。
二则,对于视谢琅这个谢氏世子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世家一派官员来说用二营兵马对抗狄人数万大军根本没有完胜可能。
谢琅此去青州几乎可以说是以卵击石必死无疑,这位素以嚣张跋扈著称的军侯世子作出如此疯狂之举也不过是穷途末路做最后的垂死挣扎而已。但如果能用谢琅和其麾下二营先拖延住霍烈东进的速度,给朝廷足够的时间备战也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
早朝还未结束第二封第三封急报接连传至兵部凤阁。
青州已然岌岌可危狄人攻势比想象中更加迅疾猛烈所有人包括御座上的皇帝都明白纵然有放虎归山的隐患,如此形势下谢琅这头猛虎,也不得不放出上京了。
出征时间定在两日后,谢琅也被从昭狱转移到了北镇抚值房里养伤。太医院派出了最好的太医,带着最名贵的外伤药,进到北镇抚去给谢琅治伤。
两日后早朝上,谢琅手脚皆戴重铐,出现在朝堂上,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签下了军令状,以示戴罪立功的决心。
“世子,飞星、流光二营已于西城门整装待发,请您披甲吧。”
出了勤政殿,刘公公命人解开了谢琅手上镣铐。一旁,已有锦衣卫捧着一副玄铁盔甲在等候。
谢琅伸臂,任由内侍为他披上甲胄。
因长久佩戴镣铐,他手腕不少地方都磨破了皮,露着血肉,直接扣上护腕,血肉必与冷铁黏连在一起,内侍不知如何处置,谢琅淡淡道:“直接戴。”
两名小内侍哆哆嗦嗦照做。
整个过程,谢琅面不改色。
末了,看刘公公一眼,道:“公公这阵子照拂之恩,来日我一定回报。”
对方语气稀松平常,眸底甚至没有多少情绪露出,可刘公公竟无端感到一股森然寒意。他强笑了声,道:“该杂家祝世子早日凯旋才是。”
“那便承公公吉言了。”
谢琅不明意味一扯唇角,扣紧护腕,接过长刀,往丹墀之下走去。刘公公心头那股凛然又深了一分,忙示意锦衣卫跟上。
到了西城门,天空突然飘起落雪。
飞星、流光二营三千余名将士已在列阵等候,谢琅翻身上马,抬目,望着上京巍峨城门和飘着雪粒的阴霾天色,半晌,方收回视线,驱马上前,犀利双眸缓缓扫过那二营将兵,道:“此战之艰苦,你们应该明白,临阵而退者,现在退出,不必受军法处置。”
众将士显然已经达成某种默契,闻言,齐齐跪于地:“末将誓死追随世子!”
武将出征,一般情况下会有皇帝壮行,百官相送,然而谢琅一个叛逃武将,眼下属于戴罪立功,自然没有这种待遇与殊荣,城门外除了刘公公并几名锦衣卫,及两名被派来例行公事的兵部官员,再无其他人。倒是青州城陷的消息已经传遍上京,不少百姓都偷偷站在道旁围观。
谢琅视线落到那两名兵部官员身上,问:“谁去击鼓?”
这所谓的鼓,自然是城门楼上竖着的那面壮行鼓。武将出征,由兵部官员击鼓相送,以壮士气,是惯例。
两名兵部官员听了这话,却是面面相觑,无一人应声。
显然,兵部并没有安排这项流程。
而且,壮行鼓,那是为了鼓励将士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谢琅一个逆犯,只带着二营兵马去对抗霍烈大军,根本没有旗开得胜可能,谁敢给注定要殉在青州的败军之将鸣壮行鼓。
再退一步讲,朝廷也没有为逆犯鸣壮行鼓的先例。
胆小一些的兵部官员不敢吱声,胆子大一些的则道:“这,这鼓年久失修,早敲不响了,咳咳,时间紧急,世子还是尽快出发吧!”
“是么?”
谢琅视线冷肃掠上。
“你们能省,我却不能让三千保家卫国的将士带着委屈出征。”
“本世子自己敲。”
两名官员神色再度大变。
“这,这如何使得!”
谢琅已翻身下马,大步往城门楼上行去。
两名官员急急对望一眼,也不敢阻拦,只能一脸惶急跟了上去。
只是不等他们登上城门楼,浑厚鼓音已然轰然而响,犹如春雷劈开阴霾天幕,响彻在天地之间。
“必胜!”
“必胜!”
“必胜!”
伴着一声声鼓响,诸将士发出震天呼声,连道旁百姓都跟着振臂高呼起来。两名兵部官员也不由为之震动,一时竟刹住脚步。
十八声鼓响后,谢琅步下城楼,再度翻身上马。
离得近些的百姓,见那少年将军一身乌色玄甲,端坐马上,巍峨俊美,目光却饱含留恋望着城门方向,仿佛在等人,又仿佛在透过城门在看什么人,落雪一层层落于他乌甲之上,他却浑然不觉,不由暗暗纳罕。
出征时辰已到,大军缓缓开拨,往西城门外而去。
出城接近十里时,谢琅忽然勒住马缰停步。
上京城每个城门外都有专门用来送行的凉亭,西城门亦不例外,此刻,西城外的长亭里,便站着一道素色身影。
落雪纷飞,天与地一片素白,那道素色几乎与广袤天地融为一体,然而谢琅依旧一眼就瞧见了。
谢琅下马,吩咐大军暂停,大步往亭中走去。
到了亭中,方一笑,看着那广袖飘扬,临风而立的少年郎,道:“这么冷的天,怎么穿得这般单薄?”
卫瑾瑜没有说话,定定望着眼前人,半晌,问:“伤好了些么?”
谢琅照旧笑着,目光不舍得移开一分:“好多了。”
卫瑾瑜没再说其他的,转身,端起亭中石案上早已备好的两盏酒,将其中一盏递到谢琅手中,道:“此去路途遥远,愿你势如破竹,旗开得胜。”
“好。”
“今日得你相送,我此生无憾。”
谢琅接过酒盏,将盏中酒一饮而尽。
烈酒辛辣入喉,是北郡烧刀子独有的滋味。
卫瑾瑜要喝自己那一盏,谢琅却先一步伸手取了,道:“酒冷,我替你饮。”
语罢,他仰头,将第二盏酒一饮而尽。
卫瑾瑜便看着他饮了。
长风浩荡,落雪无声。
谢琅问:“没什么想对我说的么?”
“没有。”
卫瑾瑜冷漠道,然而说完,目中到底控制不住,缓缓流下两道水泽。
谢琅一愣。
他见惯了他冷情冷性的模样,更习惯了他的坚韧隐忍,一霎间,直觉那晶莹水泽犹若滚烫火炭,灼在他心房上,让他整颗心都痛了起来。
谢琅伸出臂,简直恨不得用尽全身力气,将人紧紧揽在怀中。
两人于风雪长亭中相拥,卫瑾瑜终于轻轻颤抖起来,只是倔强抿着唇,不肯再落一滴泪。谢琅一时心头剧痛,垂目,一点点将少年郎羽睫上的泪痕舔舐干净,方忍着心房抽搐痉挛一般的痛,道:“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一口气留在这世上,我必回来见你。此生——绝不负你。”
然而此行凶险艰难,二人皆知。
说完这一句,谢琅眼眶亦禁不住泛起红。
他从未如此刻一般,痛恨命运不公,天意弄人。兜兜转转行了两世,他似乎都逃不出死于非命的下场,身为谢氏子,他若最终死在战场,也算死得其所,不负这一身血脉。如果换作以前,他也许会坦然接受这个结局,可是这一刻,他却觉得不甘不舍。
因他在这混账世道上,有了铭于心刻于骨的牵挂。
不同于爹娘大哥这些亲人,也不同于自小热爱的刀剑弓马。
是他想要一生一世,共白首,共餐饭,共枕眠,将世间一切美好都奉与的人。
“瑾瑜。”
谢琅轻唤了声,再度低哑着声开口。
“你我都是活过一世的人,若我当真有何不测,亦是天命如此,你不必再以我为念,更不必再为我这样的混账伤心流泪。”
“不用说了。”
怀中身体终于停止颤抖。
卫瑾瑜开口,语气已恢复惯有的冷静自持。
伸手,如往常一般推开面前人,转身面朝长亭外,咬牙深吸一口气,任由雪粒覆上眼睫,道:“我说过,我不信任何空口承诺。你大可放心,你若真言而无信,我不会为你流一滴泪。”
“你该出发了。”
谢琅无声一笑,心口却越发酸胀,知无法久留,伸臂,再度把人揽到怀中,深深吻了许久,仿佛要将那流连缠绵的滋味彻底刻在骨血中,方不舍松手,大步出了凉亭,朝风雪中走去。
“公子。”
明棠到长亭时,道上空空荡荡,已经不见任何人影,就连大军行进留下的杂沓马蹄印记,都被新雪覆盖。
卫瑾瑜仍一动不动立在原处。
明棠上前,默默将氅衣披到他身上,道:“时辰不早,公子该回去了。”
卫瑾瑜却未动。
好一会儿,轻声问:“你说,他还能回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