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9章

      “我当初真不应该对他手下留情。”宋博妄嗤笑,“弄死他,今天也没这么多破事儿了。”
    ——
    得知沈持还在江北的消息以后,梁寅便将手上的工作分出去了许多,抽空陪常久忙店里的事情,然后再一起筹备婚礼。
    请柬很快就设计好了,宋博妄找的设计师发来了几个版本的方案,常久选了其中比较简单的一款下印,隔天快递就到宋家了。
    常久和梁寅的婚礼,本身也是要大办的,邀请函印了几百份,除却他们两人好友外,还有宋家在商业上的伙伴、宋昱衷的好友等等。
    常久和梁寅的交友圈子并不宽泛,他们两人基本上都是共同好友。
    常久邀请的人有唐清宁、锦盛、周慈、周子墨……
    常擎是作为家人的身份参加的,除此之外,就没别人了。
    梁寅那边则是电话通知了梁戍,梁戍也是以家人的身份参加的。
    当年事情结束以后,梁寅就把梁戍一起带来江北了,现在梁戍在江北的一所大学读研,成绩也不错。
    梁戍很懂事,早早就自力更生,平时也很少给他们添麻烦,很有分寸感。
    写好邀请函,常久分别去微信上跟他们要了地址,找来快递把邀请函寄了出去。
    婚礼的日期还没有对外公开,宋博妄那边的意思是,为了避免意外,等结婚前一周再和媒体公布这个消息。
    常久和梁寅本来也不希望过多被关注,对这个决定没有什么意见。
    邀请函寄出去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定下来婚礼举办的地点了。
    宋氏旗下好几家酒店,还有度假山庄,只是环境和位置不大一样,宋博妄让人做了本册子,供常久选择。
    后面的一周多,常久都在和梁寅到处看婚礼的场地。
    而淮西那边,出差归来的锦盛,也收到了常久寄来的快递。
    除了邀请函之外,还有一份喜糖和伴手礼,包装得十分精致。
    锦盛连行李箱都没来得及收拾,便开始拆快递,顺便给常久发了一张照片,告知她已经收到了。
    邀请函设计得很漂亮,华丽又大方,烫金的纸张贵气却不奢靡,新郎和新娘的位置,分别写着常久和梁寅的名字。
    锦盛看着请柬,想起常久和梁寅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欣慰地笑了起来。
    终于修成正果了,她也替他们开心。
    锦盛正拿着邀请函看的时候,门铃忽然响了,她打开监控一看,站在外面的人竟是周正。
    锦盛脸上的笑容消失,眉宇间透出了几分不耐烦。
    她和周正结婚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两人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同居,周正不在的时候,锦盛便会回到自己的房子独自生活。
    他们是因为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想分开也很困难,周正这段时间频繁干涉她的私生活,她已经快被磨得没有耐心了。
    锦盛等到脸色恢复了一些,才给周正开门。
    周正在外等了许久,难免不满意,“怎么这么久才开门?”
    锦盛:“拆了个快递。”
    第316章 骗小孩
    周正换了鞋,走到她面前,“我记得我和你说了,出差完回婚房。”
    “抱歉,忘了。”锦盛说,“有个比较重要的快递在这边,所以先过来了,等下我陪你回婚房吧。”
    “什么快递这么重要?”周正挑眉,“确定不是你找的借口?”
    锦盛指了指茶几上的请柬,“是朋友寄过来的婚礼邀请函。”
    没等锦盛反应过来,周正已经把邀请函拿起来了,他本来没什么兴趣看,但一眼扫过去,却扫到了上面的名字。
    新娘:常久;新郎:梁寅;日期:十一月六号。
    那岂不是一个月之后?
    常久和梁寅这么快就要办婚礼了,沈持知道么?
    他现在还留在江北,试图找机会和常久重归于好……
    不知道看到这张邀请函,他能不能死心了。
    周正对着邀请函拍了一张照片,微信上发给了沈持。
    周正:【趁早死心吧,他们马上要办婚礼了。】
    锦盛看见周正对着邀请函拍照,蹙眉:“你在干什么?”
    周正也没隐瞒她,“沈持现在还想着追常久,我让他看看这玩意儿,断了他的念想。”
    锦盛平时很少和周正聊沈持的事儿,但事关常久,她忍不住多问了几句,“他不是失忆了么?”
    “是失忆了,但失忆了也架不住常久的诱惑呗,一看见人又喜欢上了,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常久和他结过婚的事儿,现在待在江北,一门心思想着把人给追回来。”
    提起这事儿,周正脑子也疼,他揉着眉心,“常久做起事来那么狠,心里哪还有他的位置,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劝也不听。”
    锦盛听不下去,下意识反驳:“不是久久做事狠,是他有错在先,难道被利用了还要对他死心塌地么?”
    这件事情,的确是沈持理亏,周正也难得没有怼锦盛,只是叹息着说,“这就是孽缘。”
    言罢,他又拿起手机看了一眼微信,他那照片发出去之后,沈持一直都没给他回复。
    怎么回事儿,受刺激了,想不开了?
    周正去给沈持打了个电话,没打进去,提醒是通话中。
    江北,某个国际学校门口,下午三点多,还没到放学时间,过来接孩子的家长也还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