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0节

      夏大成一家在县里成日里吃的都是细粮,怎么可能会吃得惯粗粮呢?每年夏大成带着媳妇儿子女儿回来的时候,夏兰菊就觉得家里的饭拉嗓子不好吃。
    可是不好吃也得吃,夏兰菊虽然才十岁,但是也知道家里的情况与以往不同了,他们一家可能再也回不去县里,而是要呆在乡下,成为她在县里小伙伴们说得乡下泥腿子。
    想着想着,这个才10岁的小女娃就流下了眼泪。怕被自己爹娘发现,只敢流泪不敢出声。
    夏宏志坐在妹妹对面吃面,看到妹妹哭了,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心里暗自下了决定,他以后一定要好好念书,然后再带全家回到县里去。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即使是稳重,还是想的有些简单。没有背景的乡下人,想要出头,唯一的路就是走科举。可是科举之道哪有那么容易的呢,所以夏志宏小朋友以后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那边,杨氏喂夏大成吃面,看着儿子吃一口就咧一下嘴,眼泪忍不住就出来了。
    “大成,我的娃儿呀,你这是糟多大的罪了。”
    夏大成笑了笑,只是笑容在他形销骨立的脸色显得十分难看。
    “娘,我没事儿。等会把饭吃完了,我在和你细说。”
    其实夏大成现在也不知道该跟他娘怎么说,他不知道他跟娘说了,娘会不会认为他不成器。他清楚他娘的为人肯定不会这么想,但毕竟风光了很久,这样落魄归来总是有种难以启齿的窘迫感。
    杨氏抹抹眼泪,没有再说话,一口一口的喂着儿子吃面。
    等所有人都吃好了,杨氏把两个孩子安置回屋,然后才又来到炕前坐下,等着夏大成把事情跟她说清楚。
    夏大成看杨氏这幅样子,知道瞒不住,确实也是瞒不住,只能一五一十的对杨氏说了。
    杨氏一边听,一边呸声骂着那个恶毒的主事人。可是杨氏心里也清楚这事就只能骂骂解气,报仇是不用想了。他们一家都是泥腿子,别人一根手指头都能把他们全家按死。
    听完后,杨氏打起精神安慰了夏大成两句,把堂屋里收拾收拾,让夏大成夫妻两人赶紧先睡。
    杨氏的屋子是三间大瓦房,平时何氏就住在堂屋里的炕上,东间是夏大成两口子回来住的房间,西间则是夏宏志的房间,夏兰菊以前还小就跟阿婆住着。今天夏大成一家回来的匆忙,杨氏两个屋里都没烧炕,便把夏大成两口子安排在堂屋里,东西间炕才烧上,夏宏志一个人睡西间,杨氏则带着夏兰菊去睡东间。
    夜已经很深了,但是杨氏家里的几个人却没人能够睡得着。
    ********
    夏大成原本以为自己一家光溜溜的回来,会给年迈的老娘增加很多负担,以后日子肯定不好过。
    谁知道杨氏却告诉他,让他不用担心好好养伤,银钱她这里还够用。
    夏大成不信,他娘有没有钱他还不清楚,每年的奉养是他给的,就算再怎么攒也养活不了这么一大家子多久。尤其家里的田还佃给别人种了,杨氏的经济来源也就是佃户上交的一些粮食,加上杨氏自己闲不住绣些东西出去卖,还有就是他每年孝敬一些。
    杨氏为了说服儿子,只能告诉夏大成她和铁柱媳妇儿合伙做了一些小买卖,每天都能进账不少钱。
    夏大成好奇的问了问是什么小买卖,杨氏就一五一十的说了。听到老娘每天都能分不少银钱,虽然这些银钱不多,但是也足够家里一家人生活,只要平时节俭一些吃饭是不成问题的,夏大成不禁暂时放下沉重了一路的心来。
    放下心后,就昏睡了。夏大成身上的伤虽然不致命,但却也挺严重的,伤筋动骨一百天,至少要在床上躺好几个月。
    周氏回来之前在县城里给他看过伤,大夫开了伤药还开了几副中药,所以夏大成也不用再去医馆,只用在家里好好养着,平时注意换伤药就好。
    杨氏是个刚强的人,年轻的时候能丧夫后拉拔着独子长大,今天也不会遇事就倒。强打起精神来安抚了还有些惊疑不定的儿媳妇还有两个孙儿。
    毕竟是到了自己家里,最起码不用怕露宿街头或者衣食不保,再加上夏大成只是受了伤,没有性命不保。能有这样个结果,周氏觉得已是大幸。一家人都一改刚回来的时候那般的惶恐不安,安下心来在家里开始以后的生活。
    杨铁根两口子最近几乎每日都会来杨氏这里,今日来后见夏大成一家子都回来了。又看夏大成卧病在床,就惊疑的问了杨氏怎么回事。
    杨氏也没瞒两人,就一五一十说了。
    杨铁根两口子听完大惊,赶忙回去对杨铁柱两口子说了。
    杨铁柱和林青婉一听,这还得了,赶紧都坐不住了,去了杨氏家。
    这是杨铁柱受伤以来,第一次出家里院子大门。林青婉给他穿的厚厚的才让他出去,套上了大棉袄,杨铁柱从外表来看并不像受伤人士,只是左肩膀依然不能动,被绷带吊在胸前。
    最后一次上药后,医馆的大夫就把杨铁柱胳膊和肩膀打了绷带,有点类似与现代胳膊骨折受伤后打绷带吊在脖子上。只是古代没有绷带,大夫就用白色干净的布把杨铁柱骨裂的肩膀固定住,然后在胳膊上绑了一根布带,挂在他的脖子上,以防动作太大又伤了骨头。
    林青婉也穿的厚厚的,姚氏在旁边搀着她。下雪路滑,怕她一个不小心摔了。
    一群人浩浩荡荡去了杨氏家,临出门的时候又惹来何氏和王氏的瞩目。
    只是没有人会理会她们,连一向老实的杨铁根看到她们现在都不说话,除非何氏主动找他说。不过何氏现在也没有什么话跟他说了,奉养已经拿到手,何氏对待他们又回到起初的面无表情加漠视了。
    杨老爷子有时候看到他们也不说话,可能因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索性就尴尬着吧。
    到了杨氏屋里,杨氏一见他们来,赶忙把杨铁柱和林青婉这两个重点保护对象安排坐在炕上。
    炕上的位置不够,杨铁根和姚氏坐在下面。
    杨氏给林青婉介绍夏大成,还有夏大成的媳妇周氏。夏大成在炕上躺着,他媳妇儿周氏见他们来了,和杨氏一起招呼他们,复又坐回了夏大成身边的炕沿。
    双方客套完,林青婉才开始打量着夏大成两口子。
    这是林青婉第一次见到这个传说中杨氏的儿子。三十多岁的样子,方脸浓眉,很是英挺。只是瘦得厉害,满脸病色,让这个中年汉子看起来要虚弱了很多。周氏身材丰腴,圆盘脸,气质平和又不失落落大方,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很好相处。
    这边,杨氏又叫来夏大成的两个孩子,给他们介绍着林青婉,让他们叫表婶。杨铁柱、杨铁根和姚氏几人,两个孩子都见过,就只有林青婉是今年嫁过来的,没有见过。
    两个孩子自小在县里养着,养得都细皮嫩肉的,看着就跟乡下的孩子不一样。关键两人长得都不错,林青婉一眼就喜欢上这小正太还有小萝莉了。
    摸出提前准备好的小红封,林青婉塞到两个孩子手里。
    杨氏埋怨她瞎花钱,林青婉笑笑说这是规矩嘛。落峡村这里一般小辈第一次见到长辈,长辈都是要给小红封的。有里面放几文钱的,也有放几十文钱的,林青婉由于和杨氏关系亲近,里面就塞的银角子。
    也不多,一人半两银角子,两人加起来就是一两银子。在落峡村里,也算得上出手非常大方的了。
    “这是表叔表婶给你们的零花,宏志就拿着买点笔墨什么的,菊儿就拿去买些花带。”杨氏的大孙子夏宏志一直在念书,林青婉是知道的。
    两个孩子羞涩的谢过林青婉,就去旁边了,大人们又坐在一起说话。
    提及夏大成身上发生的事,大家都是一阵唏嘘叹息。一夕之间,从天到地,家财尽散不说,还落了一身的伤。关键还没办法讨回公道,明知道是别人整你,你还只能打落牙齿合血吞。
    屋里所有人的神色都低落起来。
    周氏思及相公刚进大牢那会儿,还有出来时候的惨状,不禁落下心酸的泪水。
    林青婉心里也非常不是滋味儿,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安慰别人,毕竟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任何安抚的语言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
    杨氏强打起精神,打了圆场,“好了好了,人能回来就是不错的。只要人在,以后多少钱赚不回来?!”
    大家也是知道夏大成为了能够出来,散尽了所有的家产。辛辛苦苦熬了十多年,一夕之间荡然无存。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就像杨氏说的那样,人还在就不错了,难不成像夏大成上级那个老掌柜一样?
    杨铁柱为了活跃气氛,开口笑说道:“大成哥,你看我俩都成伤病人士了。”说完还轻扬了下自己打着绷带的手臂。
    夏大成虚弱的笑道:“是呀,我这还躺在床上都不能动呢。就是苦了娘和你嫂子了,还有两个孩子了。”说着,他忍不住捂着嘴咳了两声。
    杨氏嗔怪,“说啥呢,都是一家人!”
    “就是,大成哥,能有多大点事。好好养着,开年估计就好了,咱们不能再去县里,就在乡下好好种地,又不是不能过活。明儿把宏志小子培养出来,若干年后你也是一品大官的爹。”杨铁柱安慰道。
    他的说法把人都逗笑了,夏宏志在旁边红着白皙的脸,最后实在有点不好意思,一溜烟儿回自己屋去了。
    夏大成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现在也只能这样。不能说跌倒了,就爬不起来。他爬不起来不要紧,不能牵连家里人。
    所以他也强打起精神来,开口道:“我计划着开年把咱家的地收回来,到时候自己种。不管辛不辛苦,总是多点进项。”
    杨氏家里的地不多,也就3、4亩的样子。夏大成想,他和媳妇儿两个人种就够了,也不会很累。毕竟他和周氏两人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年轻的时候都是给家里下过地的。只是时间长了没种过地,可能很多都不好上手。不过已经到了这个份上,辛苦不辛苦都是次要的,总不能一家人都不吃饭。
    至于他娘杨氏在铁柱媳妇儿那里的分红,一向谨慎小心的夏大成却是不敢把家里所有生计都压在上面的。因为他也细细问过,听他娘说这个小买卖只做了一个多月,至于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还是两说。他计划把家里地收回来也是为了稳妥起见,毕竟乡下人还是以土地为本,不管怎么样,至少不用担心没粮食吃饿死。而且他还想着供儿子继续念书,进项多些总是好的。
    “这个想法好,地先收回来自己种,每年也能多不少粮食呢,毕竟佃户每年也就交上来6成,再多4成家里吃粮食就不愁了。”杨铁柱说道。
    在落峡村这一片,佃出去的地一般都只收6成的租子,税子地的主人自己交。落峡村穷,很多人家都是巴不得自家种的地越多越好,很少会有人把自家的地佃出去。杨氏当初佃出去也是没有指望地能有什么进项,毕竟她一个人也种不了那么多地,儿子也不让她种,把地佃出去只想着每年自己有点粮食吃就算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插科打诨,原本还有些茫然的夏大成心里也渐渐有了些想法,人也显得不那么低落了。
    杨氏看着儿子脸色好了不少,不禁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65章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杨氏留杨铁柱他们到这里吃饭。林青婉也没有推辞,和姚氏两人到灶房给杨氏帮忙。杨氏不让林青婉和姚氏动手,拉着儿媳妇周氏去了灶房。
    一大屋子人在一起吃了午饭,吃了饭又坐在一起闲聊。
    期间,杨铁柱和夏大成两表兄弟续了续旧情,林青婉、姚氏也和这个表嫂周氏熟悉了起来。
    周氏是当初杨氏亲自把关给夏大成娶的媳妇儿。
    夏大成当初十几岁就去镇上给人当伙计,后来觉得镇里发展不好,就去了淮河县。在淮河县里,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跑腿伙计,后面慢慢因为人勤快又聪明灵活便被当时的大掌柜带在身边跑腿。
    夏大成一心一意想出人头地,年过十九还没成亲。每次杨氏催他,他都推着说很忙,也确实忙。最后杨氏无奈,只能自己亲自把关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日子定好后,才通知夏大成回来成亲。
    周氏是杨氏观察了好久的一家闺女,平时里在家里做事勤快,对下面的弟弟妹妹关心体贴,家里的关系也非常和睦。
    杨氏见何氏成日里在老杨家里祸祸,祸祸得合家不宁,所以对娶儿媳妇上面,尤其上心。不光多方面打听,自己还去看过几次。直到真心觉得这家闺女不错,才给夏大成订下来。
    果不其然,小两口成亲以后感情非常好,周氏对杨氏也是非常孝顺,几乎比自己亲娘不差。杨氏是个开明的人,把儿媳妇当自己亲闺女疼,所以婆媳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后来夏大成在县里有了发展,杨氏就把周氏也送去了县里。
    等儿媳妇怀了第一个孩子,又把儿媳妇接回来养着,直到孩子三岁多才让儿媳妇带着孙子去了县里和儿子团聚。
    她心里非常舍不得大孙子,但也没舍得把孙子留下来。知道儿媳妇舍不得自己儿子,情愿自己天天心里挂着牵着,也好过别人母子分离,每年夏大成过年回来才一家团聚。
    ********
    杨铁柱他们在杨氏家里坐到下午的时候才回去,杨氏留他们晚上吃饭,几人都没有应许,都说着回家吃,而且杨铁柱的伤势现在还不能坐太久了。
    杨氏听了只好把他们送出家门。
    几人回到家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起来做饭。
    吃完饭后,又各自回屋去了。
    杨铁柱和林青婉两人洗漱了一下,就上了炕。躺在被窝里,杨铁柱给林青婉讲着他小时候的事。
    说他小时候老大杨铁栓不带着他玩,都是大成哥带着他玩的。还有小时候和别的小男娃打架,打不赢他就找大成哥去帮忙,不过大成哥比他们这群小男娃大太多,也不好下手打别人,只能用言语恐吓别人一番……
    说到杨铁柱小时候打不赢别人哭鼻子找人帮忙的糗事,两人都笑了,杨铁柱自己都觉得很好笑。
    夏大成比杨铁柱大将近十岁,杨铁柱小时候经常去杨氏家,夏大成几乎把这个表弟当亲弟弟疼。只是没两年夏大成就去了镇上谋生计,然后又到县里,平时很少回来。虽然平时很少见面,但是两人的感情却很好,每年回来都要在一起喝上几回酒……
    林青婉一边听着杨铁柱说,三五不时听到好玩的地方还笑两声,心里却在想着夏大成一家的事儿。
    杨铁柱看出来了,“媳妇儿,你在想大成哥他们家里的事儿?”
    林青婉点点头,开口说道:“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呀?上面争家产,牵连下面的人。还好大成哥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不然估计出都出不来了。”
    杨铁柱上午听了以后也是一把冷汗,此时回想起来也是后怕不已。
    可是能怎么办呢?他们一群乡下人怎么惹得起那些有钱人!吃了亏,也只能咬牙认了。
    “唉——没办法,有权有势的太多了。人想整你,也没办法。还好大成哥知道舍财免灾,要不然这回算是栽里面了。”
    林青婉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她嘟了嘟嘴,没有说话。这根本不是舍财不舍财的问题,而是那主人家太狠毒了。不想用店里的老人就直接把人换了就成,还用下这样的狠手?逼着夏大成认罪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让他以后没办法在商圈里混了,哪个也不敢再雇佣一个亏空主家钱财的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