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靖明 第600节

      上一次,有个“死士”见到他之后,就很懂事很默契一般忽然奋力挣扎寻死。
    还好这位沈大人只是笑容可掬地,后来自己也安然无恙。
    大明和王上似乎并不怀疑他。
    又或者说……根本不在乎他……
    ……
    消息再传到东瀛,如今这边已经在合围九州岛了。
    在俞大猷的统帅下,借助各种纯冷兵器鸳鸯阵、铳盾鸳鸯阵、炮盾鸳鸯阵,这边所谓勇将、豪杰、剑豪、武士,真正直面成建制火器部队的威力。
    从去年初秋出现在出云,俞大猷所率的京营精兵在拿下出云之后就兵分两路往西南走。
    一路夺了石见银山之后继续往西面走,先扫荡了沿海较平坦的地方;一路则往南,经备后一路推到了原来毛利元就所占据的地盘安艺国,最终到了还没筑城的广岛。
    这个策略,是因为这部分区域原先属于尼子氏、毛利氏。
    大内义隆拿下这里之后,确实通过各种手段尝试消化了。但明军到了这里之后所向披靡,再加上毛利元就作为“俊杰”战死,尼子氏和毛利氏的旧家臣、旧武士,先被大明消化了下来。
    方式自然就是允这一部分人的将来,其中就包括他们那些被送去大明配婿的女儿、孙女。
    自此后,其实从出云到广岛,大明已经先拦腰构筑起一道防御东面的路上防线。
    为此,后来从石见和安艺推往大内义隆大本营周防国的京营兵力已经只有八千——要留下大量将卒布防和稳固已经拿下来的地盘。
    所幸薛翰率领的北洋海师也在周防西面的长门国发力。长门沿海,此前御守联军布置的主要防线也是在长门。北洋海师是拥有玄龙舰的,虽因吃水较深不敢开得太靠近海岸,但震慑力实在太强。
    舰队炮轰之下,终于让陆战兵找到了登陆的机会。
    一旦到了陆上合战,又是在海边,中小战舰抵近炮轰远处,陆战兵既在台湾锻炼过、装备也更好,御守联军自然再吃败仗。
    而后便是沿着海岸把他们往九州的方向压缩。
    等到俞大猷、薛翰、严世蕃开始从几个方向围攻周防国,大内义隆自己率先崩溃了。
    早期细川晴元布置过来的义军、援军,加上御守联军,一面倒地只能退往九州岛。
    对他们来说,那是最惨烈的一战——想去九州岛,尽管那九州岛和本州之间的马关海峡最狭窄之处仅仅里许,可毕竟是在海上啊。
    在大明北洋海师和东洋海师的炮火之下,那一段时间的马关海峡是红色的。
    本州岛的山阳道、山阴道所谓中国西半部,加上四国岛,这便是明军如今的战绩。
    顺之在四国岛上带着东洋海师的陆战兵和大小近十艘战舰,人数虽然不多,但以细川幕府如今的海上运力,他们一样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攻势跨海攻来。
    九州岛上的联军,已是瓮中之鳖。东面的军需无法突破陆海两路的大明封锁,九州岛真成了孤岛。
    “形势有变。”
    出云大社内,夏言拿着辗转送来的信件,交给了从山口城赶回来的俞大猷。
    这还是正月初根据形势大概议出来方略后送来的。
    俞大猷看完轻轻说了一声:“好胆……”
    “不论如何,形势有变,朝廷不能倾力助东征大军了。”夏言很干脆地说道,“九州岛残军已是瓮中之鳖,志辅,我是要留在东瀛的,现如今要换一换策略了。”
    “制台的意思是?”
    “必须稳住这边数国之地,暂时要靠许多倭人。”夏言很干脆地说道,“他们越稳,你就能带更多人去东面,他们还能仆从作战。此前为免你们分心,有一事,我奉旨保密了。”
    俞大猷一愣:“何事?”
    “我们于对马岛整军之时,兴国公率特战营百余精锐,早已出发深入京畿、关东。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以兴国公的能耐,那边应该是乱成了一团糟才对。快刀斩乱麻,志辅,一路打过去,该招降的招降。就算留下一些后面的麻烦,东瀛局势还是早见真章的好。”
    “……兴国公竟也来了?”俞大猷大感震撼。
    “陛下明旨,兴国公此来不论功,只助战!”夏言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如今只需北洋海师锁住广岛至四国岛,大军若东进,他们也顾不上九州残军死活了。大军自那山阳道往东,与东洋海师一起打下沿海平坦之地,直取难波、京都。贼酋一溃,便可剿抚并用,鼎定局势了。”
    俞大猷没有多言语,想了想之后才道:“也就是说,我们也不能再多指望后勤转运?”
    “远征万里,只能以战养战。埋下的隐患,将来交给我!”夏言斩钉截铁,“况且这东瀛不比大明,凡能战精兵,本就是人上人。普通百姓,贫若奴婢,你也掏不出什么。以大明兵卒之勇锐,一路破城以快打快。只要进了京都,大事便定!”
    俞大猷沉默思考了一阵。
    他能带过去的,有京营万众加上东洋、北洋海师总计七八千陆战兵。
    这么大的军队,如果就这么长驱直入,留下没有完全控制住的后方,到了那边真只能靠一路抢掠了。
    如果稳妥一点,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彻底剿灭九州岛上残军,然后好好消化现有地盘,确定新秩序,然后再稳步推进。
    但现在的情况很简单:大明本土四面有敌,不会留在东瀛的俞大猷、严春生,最好是早点回去。
    他们是大明军方如今最有威望的将领。
    俞大猷想了想却摇了摇头:“我只带京营一万。制台,我一路打过去,沿海诸城军需粮道,就靠你用好海师陆战兵和归附仆从兵帮我稳住了。东瀛多山,治理不易,朝廷也该尽快多遣文臣过来。制台有办法联系上兴国公吗?”
    “不能。”夏言想了想之后说道,“既然志辅只带京营一万精锐,那我就自出云沿山阴道海岸往京都与志辅会师。后方,交由应德自四国移镇安艺郡山城!”
    “……四国岛何人镇守?”
    “让胡汝贞去!”
    “制台率大军东进,后方何人为将?”
    “长门一战,戚继光勇猛难当,在陆战兵之中已颇有威望。他曾护卫太子游历,又是新建公关门弟子,由他率陆战兵一旅督归附军暂时稳住后方便好。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信陛下慧眼拔擢之人!”
    俞大猷这下不再多想,只点了点头。
    新的策略还需要人员到位,从琉球和对马岛仍能转运过来的军需也需要先调集。
    九州岛上,御守联军和各路联军再加上岛上义军仍有近十万之众。
    但是只要下海逃,那便是九死一生。
    不下海,尚有一战之力。
    九州岛够大,不至于养不活这些兵。
    只不过现在成了孤军,感受是极不好的。
    摧枯拉朽一般的明军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
    能着甲的武士并不多,他们的武士刀来不及劈到敌人身上,发射频率已经快了不少的燧发枪就会将弹丸打到他们身上。
    何况后面,还有足以轰到里许之外的火炮?
    多以脚步去冲阵的东瀛将卒,远远没有骑兵的冲击力。
    那纯粹就是拿命去耗。
    可就算侥幸冲到了阵前,他们战线前方也基本都是一团团的鸳鸯阵。
    历史上就在应对倭寇时打出夸张至极战损比的鸳鸯阵,到了这里仿佛才发挥出全部威力。
    狭小地形之下,无力倒下的同袍实在让这些侥幸逃到九州岛上的御守联军提不起太多抵抗信心。
    倒是九州岛上原本的那些将卒怀疑他们不够勇猛。
    大内义隆当日在围城之中情绪崩溃,切腹自尽了。
    现在的大内氏家臣们,已经以陶隆房为首。可是家臣就是家臣,缺了个主公,总有一盘散沙的感觉。
    仓促之中,扶持了一个大内氏分家的人作为家督,谁让大内义隆本来就没儿子呢?
    可是军心已经被打散,原先许多从近畿、中国东半部、四国一带甚至关东过来的义军、援军,眼下开始想要尝试渡海逃回东面了。
    岛津贵久没那个威望统御他们,九州岛上各家也都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力量布置在自己所处的山城。
    为了能够支撑更久时间,来路复杂的各方军队争夺易守难攻之地、筹集粮食和军资,也不知闹出多少内部矛盾。
    脆弱的九州岛仿佛会在明军登陆过来就会崩溃,可偏偏明军不再有动作,只有大明战舰逡巡于马关海峡和九州岛东北面。
    “快到夏天了,会有神风的!”
    不知多少人在祈求着。
    “神风来了,他们的船也需要躲避!那个时候,一起突入到四国岛吧,从宇和海那里!四国岛的力量一定是最弱的,如果能够去到四国岛,杀尽岛上的明人,那就能改变战局了!”
    岛津贵久听到了这样的议论,可他很难改变什么。
    他的老巢就在九州岛,难道能舍弃这里,一起去四国岛?
    春暖花开,大明这边,农民们依旧如往常一样先种了夏粮下去。
    大明四面皆敌,腹地诸省却感受不到分毫。
    如果说能感受到什么,那就是官府仍旧在号召。
    “去东瀛,人人三妻四妾!”
    真有这等美事?那养得起吗?
    身体受得了吗?
    宣府那边,朱厚熜受得了。
    这一次,到宣府只怕要呆很久。
    后宫之中,也有数人随驾,包括朵颜的塔娜和她的儿子,当初河套鄂尔多斯部进献的阿嘎拉,兰纳的阿查拉卡马拉,还有朝鲜的申氏姐妹,再加之前又选的两嫔。
    反正有这么多藩国跳出来了,这一次之后,都得平!
    第499章 事不过三
    【东瀛倭贼战法,虽有迂回、诱伏,然东施效颦、班门弄斧耳。杂兵曰足轻,多执弓矛,仅以笠、草摺、胴甲护身。精锐则称武士,因色称备,有血莽之勇而少战阵之智。些许精锐赤备、青备,十中一二而已。可快袭之骑兵,又只精锐武士十中三四。其马虽惯于山地奔走,然矮小羸弱,远逊北虏……】
    宣府那边,朱厚熜还在看着之前夏言那边呈回来的总结。
    或许刚好是卡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点了,在东瀛那边能看到的火器极其少。
    而东瀛地方诸侯的总兵力加起来虽然也有几十万,奈何也分成了不知道多少家。
    迄今发生过的“著名战役”,单方面投入兵力能过万就了不起了。
    兵力构成里,朱厚熜现在也理解了为什么普通兵卒叫足轻:斗笠、草裙,用木片竹片、好一点的用铁片串起来绑一绑仅仅保护重要部位,就构成了他们的盔甲。
    名号还叫御贷具足,是从领主那里借来的盔甲。
    由于争战不休已经几十年,兵源消耗极快。这些炮灰一般的足轻大多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导致统领他们的将领和他们之间都不算太熟悉。打起仗来为了分辨敌我,有些是在这胸甲上印个家徽,有的则制作了家徽旗帜,绑在背后叫做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