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靖明 第530节

      但朱厚熜又吓他们:“所以说是思想的问题。朕都说了,君臣都是钢铁机车面前的螳螂,你们当朕是危言耸听吗?”
    养心殿的院子里寂静无比,皇帝坐在他的皇宫里,对最显赫的重臣们说出这样的话,谁接话?怎么接?
    “物理大道就在那里,任君臣怎么轻视商人、匠人、农夫,技术都会进步,快慢之别而已。”朱厚熜悠悠说道,“如今虽有了些不同,但除了朕之外,卿等哪个不是仍旧心里高高在上?有官位就该富裕显赫,想多赚点就要搭上官府的线。如今当然没问题,将来呢?咱们这里仍旧换汤不换药,人家欧洲那里可没有这等包袱。”
    “在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的时间里,快慢之别,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了。朕的噩梦,终有一日是必定成真的。”
    朱厚熜这句话说得极为笃定,极为诚恳。
    可是众人实在想象不到,如今他们所了解的那西洋欧罗巴,有朝一日能成为令大明绝望的敌人。
    尤其是在皇帝极为看重的那蒸汽机刚刚制成的此刻。
    朱厚熜看着儿子,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现在自己是一副杞人忧天的模样,可历史上开倒车的事还少吗?
    如今已经有的一些成就,莫不是他一直力主、一直支持。
    他有动力,因为他知道自己托噩梦之名说的事是真的。
    他现在仍旧担忧,是因为知道自我改良绝对不如欧洲那边将来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来得彻底。
    若只为了铲除后患就去犁了欧洲?那也未免太低估一些固有规律的力量。
    掌权二十载,他又何尝不是成了一个裱糊匠,只能尽量从自己的理解给出解决方案,内外并举。
    对外,要开始筹谋将大明的标准推出去,尽可能构建以大明为核心的全球经贸体系和国家间关系。真让地球上只有一个大明?生产力不支撑的,太赌了。
    而对内,自然是要尽量松开地主阶级已经如此稳固的制度对生产力全面进步的压制。
    商人是经济的润滑剂,工匠和科学家要被真正重视起来,官僚必须不能因为惧怕那种过去“下品”的力量膨胀觉醒。
    要不然,如今的博研院和一些科研、基础项目,就仍旧是朱厚熜版的“豹房”。会有一些成就,但不足以燎原。
    生产力的进步,新的生产力工具的全面铺开,是离开不了官僚们的理解与支持的。
    朱厚熜说出了今天安排这么多的真正目的:“今年大国策会议,要立下宪条,要真正辩明这大同党的宗旨。要在宪条和宗旨里,让士农工商的利益都得到承认!思想不改变,朕百年后,烟消云散是一定的。如果说朕当初推行新法,还只是官绅之间去了一批,上来一批。那么如今,官绅是该清楚自己要换一种身份和心态去看待农工商的,别等到真成了那只螳螂才后悔莫及!”
    第443章 生产力高于一切
    农工商的利益得到承认,这是皇帝提出来的要领。
    养心殿院子里很安静,郑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已被封侯,今晚朝廷最重要的大臣们亲自陪酒,这还不够吗?
    但重臣们的沉默让他明白,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张璧这才不再冒然开口了,杨慎已经是内定的下一任总理国务大臣,他斟酌着说法。
    三十多岁以前,他只知夸夸其谈指点江山。正德十六年到现在,他已经从地方具体的实务里、从杨廷和与其他长辈的教导里、从皇帝提出的新学和新法里学了这么久。
    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不是去保护农户的利益?
    允民船下海、广松商禁,不是去保护商人的利益?
    工匠能在企业有官职、不能再以奴仆视之,不是去保护工匠的利益?
    皇帝这么说,那自然就是还不够。
    或者说,实现不了皇帝想要达到的目标:在物理大道和人理大道上,大明都能始终走在前头。
    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是因为疑惑、不解吗?
    不是。
    为什么唐宋以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自从用了科举来消解门阀世家察举把持权力之后,皇帝前些天讲过许多的阶层概念也在变化。只有读书,哪怕没中举人进士、没有出仕为官,在权力、财力、阶层影响力方面都可称“上层”。
    商人其次,有财力,有自己经营出来的人脉圈子的影响力,是中层。
    而农工,自然就是底层。
    现如今皇帝显然是觉得做到如今这样仍然不够,那么就必须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
    从权力上,从财富上,从名声上,都要形成制度上的路子,提高他们的动力。
    那不能是皇帝本人的另眼相看,皇帝需要的,是读书人这个群体的一致认可。
    杨慎开了口:“陛下定然早有所悟,不如再为臣等解惑。恕臣愚钝,对这宪条、宗旨,骤然听闻,不能明其义。”
    “所谓宪条,便是君臣万民皆遵从之。可以再更改修订,那也是君臣万民商议之后大多准许。所谓宗旨,便是上自皇帝、下到百官万民,凡大同党之党员皆应以之为理想、为目标。”朱厚熜稍微停顿之后补充道,“诸法律例不得违逆宪条,天下党员不得背叛宗旨。”
    他们又在深思,朱厚熜倒是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院里的树下。
    皇帝站了起来,其他人也陆续站起,朱厚熜背对着他们抬头看这棵树。
    “春秋时,诸侯不遵周天子。天下虽还不像七雄争霸时那般乱糟糟,但也留下了春秋无义战的说法。那时候,先贤哀民生之多艰,纷纷思索出路,一时百家争鸣。”
    已经入了秋,朱厚熜捻下了一片已经快完全干枯的叶子。
    “沧海桑田,王朝交替。秦重法度,汉初崇无为,而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今时今日,朕懂得,卿等都是儒门翘楚,卿等自然也懂得。如今儒学,早已兼收并蓄,非孔孟早年那么简单了。赵宋时,理学初兴,释、道两家又有多少思想被吸纳了进来?朕重物理大道,又有墨家天志、非命的思想。”
    郑魁听得有点晕晕乎乎,什么天志、非命?
    但杨慎在思考。
    墨翟除了兼爱、非公、尚贤、尚同这些观点,还有其他的提倡。
    所谓天志就是在“人”之外,认为天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标准。虽然仍旧是强调按制度办事的人理大道观点,但却是从工匠建造需要有外在尺度为计量、因此事半功倍来开始阐述的。
    而非命,则否定命运的存在,强调赖其力者得其生。这其中,都包含了人可以依靠对世界的了解、运用智慧和努力来改变人生。
    皇帝为什么说物理大道理有天志、非命的思想?
    朱厚熜转身过来面向他们,拿着那片叶子说道:“人降生于世,短短几十春秋,第一件事乃是活下去。先饱暖求活,再避灾病求稳,而后才谈得上亲朋友爱、名声地位。所有都不缺的,像朕和卿等,便只剩下理想抱负了。”
    “可天底下,能追寻名声地位、理想抱负的,又能有多少?”朱厚熜走回去坐了下来,“芸芸众生,仍旧是大多只用了一生求个饱暖、安稳、家和邻睦。说到名声地位理想抱负,历朝君臣每每说起盛世之功,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天下当真是万民都无饱暖之忧、一生不愁灾病了吗?”
    “要朕说啊,后辈们得了这么多经验传承,小有所得便沾沾自喜,谓之盛世。先贤们眼见如此,只怕会摇头。”
    摇不摇头的,众臣不知道。但皇帝现在既然这么说了,他们起码是要低下头表达惭愧的。
    说穿了不就是皇帝要带着他们卷吗?
    做到这样已经很难了。要有明君,要有贤臣干臣。
    “世事本没这么难。”朱厚熜坚定地说道,“朕思来想去,只怕是千百年来,君臣都只把眼睛盯着人理大道了。如何教化牧养,如何政令通畅,如何争权夺利。熙宁变法时,司马光甚至说天下财富有定额。赵宋疆域远逊于唐,难道司马光不知道赵宋财税相较李唐实则数倍?”
    皇帝翻起这桩公案,严嵩在心里为被皇帝直呼姓名的司马光做了个悲伤的表情。
    他知道大概要说到问题根本了:那就是利益分配。
    朱厚熜继续道:“只盯着人理大道,最后免不了就是与人斗!不能把心思同时放到物理大道、创造更多的财富上,只放在人理大道上,那自然只能在眼前这么些利益里左支右绌。而天下直接创造财富的,却不是士,而是农工商,是那些被士看不起的阶层。”
    “庄稼生长,时令、种籽、肥料、水利、农具,能做的事情有多少?历来花在这里的财力精力又有多少?劝农只用嘴,只做做样子,兴修水利何曾有过长久的规划、完整的制度?工匠就更难了。修路、筑屋、造办兵甲车械……做的事情无不涉军国大事、内政安稳根基,但历朝历代多视如贱奴。”
    杨慎心情复杂。
    ……陛下,这匠籍,太祖也这么定下来的。您这么说,不等于连太祖一起鄙薄了吗?
    皇帝说这些,郑魁眼睛红了红。
    当年他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又哪里没亲身经历工匠的难?
    “至于商人……夫子都说子贡‘器也’,是‘瑚琏’。那时候,瑚琏在宗庙里盛黍稷,是和鼎相配的庙堂重器。只因商人逐利,就一棍子彻底打死。纵然再富裕,平日里往来其实早已是达官贵人,仍旧丝绸都不允穿。”
    朱厚熜环视了一圈:“人理大道上的领悟,如今后人是胜过先贤了。然而仍旧是有得便有失,有利就有弊。先贤对利国利民的技术、对各行各业的人、对物理大道的认识,后人却丢了很多。纵然仍有建树,却始终没有真正的重视。”
    说了这么一大圈,他的观点才重归重点:“这宪条,无非正本清源。君臣要改变思想,拿出办法,鼓励天下百业万民有动力用自己的努力源源不断创造更多财富,保证士农工商并非就按这说出来的顺序一样还有上下之别。有钻研物理大道帮助大明创造财富、做大利益总量的制度,有遵循人理大道让不同身份的人如何分配这些利益而不致于过度不公、引发内乱的制度。”
    “而这宗旨,则是天下大同党员都明白,天下大同这个理想是有办法实现的,是虽然漫长但有步骤的。这第一步,先从让天下百姓对饱暖、安稳的渴求做起,不要小有所成了就沾沾自喜。”
    “这第一步很难吗?”
    皇帝问出了口,众人不敢答。
    当然难了。
    重点是“都”。
    谁能保证不漏掉一人?
    “确实难,但都有办法!”朱厚熜也认可,然后就说道,“要饱,无非得粮食多。粮种、水利、农具、肥料,这些事过去只是朕在安排做。这还不够,如果还是缺,去买,让外藩人帮大明种!要暖,提高布匹的产量,降低布匹的成本。修路让运输的成本更低,借助机械的力量让布的产量提高!”
    “要灾病少,外藩伐交并用、宇内剿匪治安,减少兵祸匪祸。天灾难料,但赈灾救济,历朝历代那么多经验,难道不能真做好?养济院、医养院,这些都是朕很早就计划着去做的。防疫、精研医术、培养更多大夫,这些事,能不能成为朝廷真正重要的工作?”
    话到此处,朱厚熜才指向了郑魁:“朕为何说他制成的蒸汽机堪称开辟新世代之功?因为这就是物理大道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只要有煤,有工人维护,无需畜力,无需水力风力,这蒸汽机能一直运转。原料足够,织机能源源不断产出布匹,百姓暖的渴求有望满足。从它出发,开矿、冶铁、造办器物、火车轮船……以后诸事都能琢磨着事半功倍。”
    “如果原来一个人创造财富的速度是一个月一两银子,将来能够一个月十两、一百两、一千两,君臣何必还沉沦在人理大道里,争来争去钱怎么分、怎么花?”
    “但是独朕一人操心这些事,能让那一天快些到来吗?朕百年后,又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还有下一个新世侯吗?”
    “天下财富若能十倍、百倍于今,纵然士绅不能像如今一般独占八九成了,但就算只得其半,又是多少?但换来的,是万民饱暖安稳,那才真正是江山永固。既有更大的利益,又有足以笑傲青史的名声,做成了天下大同这等伟业,何乐而不为?”
    掷地有声的话里有赤裸裸的剖析。
    朱厚熜没说什么公平,那样不免显得天真幼稚。天下哪里有绝对的公平,所有人对回报的追逐汇聚而成的总矛盾,也只能平衡在某一个状态下。
    这一番言论,无非是借着他对蒸汽机的想象,希望这些读书人中的顶层人物们能走到一边真正用心把蛋糕做大、一边享受新蛋糕的状态。
    别天天就盯着一亩三分地里的利益,好像你多了一点,我就少了多少似的。
    但所有的说辞,根基都是一点:天下的利益蛋糕,真的能十倍、百倍于今吗?
    只得其半什么的,那倒不用去纠结。到了那一步,还不是各凭本事……
    因为皇帝赤裸裸讲述“分利”而有点不自在的众臣,于是都把目光看向了郑魁。
    皇帝是因为蒸汽机制成了,这才对着他们说这些话的。
    开辟新世代……这蒸汽机里,就蕴含着让天下利益能十倍、百倍于今的力量?
    郑魁感到很不自在。
    在大明,任谁被总理国务大臣、军务会议总参谋、八大国务大臣一起盯着都得发怵。
    除了皇帝。
    还得是眼前这位威望无匹的皇帝。
    “……陛下苦心,臣等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