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60章

      这就是初始八年发生的第三年大事。
    ......
    沈安终究是没有熬过去,她们刚到三天,人就驾崩了,可惜在云丞淮跟沈流年的威慑下,终究没有发生政变,熄了不少想看热闹的人的心。
    沈安是西梁的第一人皇帝,谥号太圣诚孝皇帝,被称为梁高祖。
    至于谥号诚孝,这是沈流年故意的。
    虽然沈安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能当上皇帝基本上靠的都是沈流年,但是用一些上佳的谥号也不是不可能。
    谁让沈安老了老了,又纳了两个十八的妃子,沈流年就把谥号定成了诚孝。
    大概就是待人以诚,又孝顺的意思吧。
    沈流年很清楚的表明了,先帝没什么大功德,只能这样了。
    沈流年在先帝灵前继位,一个月后举办继位大典。
    这一日,天地色变,早上下了几滴小雨,春雨意味着希望,是个好兆头,特别是下完雨还出了彩虹,更让人认为这是吉兆。
    彩虹之大,惹的天空变了色,是极美的彩色。
    史记——西梁新帝登基,天地同贺。
    尽管很少有坤泽继承家业,但也不是没有,只是坤泽继承帝位的,没有先例。
    这一次,上天作美,让沈流年更加的名正言顺。
    云丞淮一个文科生,也体验了一把,把自己曾经学过的简易理科知识化为实操。
    当然了,还是鲁家家主厉害,制作的机器派上了用场。
    更是天地在庆祝,这个世界的主角,达成了目标。
    一开始是云丞淮运用了机器加物理知识,后来是真的自然美景。
    对古人来说,特殊的日子,遇到了特殊的美景,自然代表着吉兆。
    沈流年是继其母位,且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西梁天下是谁打下来的,又是谁做主。
    表面上的吉兆,再加上切切实实的权力,让沈流年顺利的继承了皇位,成为了一代坤泽女帝。
    初始八年,两帝同朝,史称奇迹。
    ......
    时间这种东西,想留是留不住的。
    初始九年,二圣迁都至神都城。
    初始十一年,云丞淮下令建造沿海码头。
    在有海的地方建立了各个码头,仓库等,造船处的船一年比一年好。
    由皇家组建船队进行海上贸易,商人民众都可以参与,当然不是免费的。
    想要进船队,就得交钱,不想交钱的呢,那你自己出海吧。
    云丞淮当年就下令练的水军有成,有水军的护送,再加上装备的吊打,想黑吃黑?那就等着被灭国吧。
    武秦成为海上的霸主,普通商户跟着官方船队,份子钱是贵了些,但是安全有保障。
    少赚点儿,总比死了强。
    不仅是贸易的发达,船队还从海上带回了各种种子,就是把别的国家的好吃的好用的都带回来,然后改造发展。
    就像另一个世界,被称为老祖宗严选的好东西。
    按照惯例,官方的船队是由二圣跟船队合资,二圣占小头,国家占大头。
    海上贸易开启后,武秦的财富每年都翻倍的增加。
    取之于海,用之于民。
    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到了初始十一年,武秦的识字率到达了百分之四十。
    再过十年,云丞淮有信心让武秦的识字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哦,不光是武秦,西梁尽管不靠海,但是两国是两姓之好。
    两人都是皇帝,却只有彼此,关系自然好。
    武秦有的好东西,能不给西梁一份嘛。
    同样的道理,西梁有的好东西,也会给武秦一份。
    两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初始十二年春,立二圣之坤泽云知蕴为西梁太女。
    年仅七岁的西梁太女,开始跟着二圣身边学习政务,等到学有所成,便到西梁监国。
    只是武秦太女迟迟未立,让人心焦。
    按理说,二圣三个孩子,一个成了西梁太女,还有两个呢。
    可这两个,怎么说呢。
    老大今年十三岁,喜爱道法自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开讲坛。
    由于载赫年龄小,一个月会在京城周围的各个地方讲书。
    载赫一身道袍,仙风道骨,讲着孩子读书的好处,不仅是乾元,还有坤泽和元。
    朝廷仁善,免孩童费用,只管读书就好,日后靠考了功名,福至全族,乃至后人。
    就算不能当官,现在不仅是国有企业,还有各个书院,私人的企业,也都要人,识字的工资高。
    为了高薪,难道你不让孩子们去读书吗?还是免费的!!!
    再加上坤泽和元当官的现成例子,虽少,但随便一打听,身在京城附近的百姓,还是能得知名字的。
    如今坤泽和元当官多的地方,也就新法的开始地湘州,还有上都城跟神都城,别的地方数量是极少的,整个府衙找不出三个。
    也是很多人的固有思想。
    到了初始十二年,历经几届科考,做官的坤泽和元,一届比一届多。
    从第一届取进士的只有三个,到现在占比取进士的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间,这个数量是曾经想都没有想过的。
    南北一统后,每届取进士大概在一百五十人到二百人之间。
    比起云丞淮登基的那届恩科,多了七八十人的样子,可南北统一,取士数量没有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