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章

      看啊,这个人也会痛。
    他冷漠的将那劈成两半的兔子玩偶丢在沈星言面前。
    “死了,尸体丢去喂狗了,这会应该只剩一堆骨头了,你要看吗?”
    沈星言心脏骤停,脑子一阵嗡鸣。
    茫然,无措,心痛,窒息……
    死了……
    丢去喂狗了……
    这句话就像一记重锤将他的心脏敲的粉碎,他感觉自己被推入了无尽的深渊,眼前一片漆黑,他颤抖着捧起那残破的兔子玩偶,上面还沾着干涸的血迹。
    绝望铺天盖地的袭来。
    他张着嘴却仿佛被人掐住咽喉,只能发出干哑的低嚎……
    他的珩儿,还那样小,祁英怎么会这么残忍?
    “啊啊!!我杀了你!”沈星言咆哮着要扑过去,禁卫军死死的制住他的肩膀。
    “杀我?”祁英冷笑“当年在刑场,你该补一刀取了我的性命,现在想杀我?迟了!”
    沈星言闭了闭眼,仿佛对这个世界已经彻底没了留恋,他苦笑了一下。
    “那你杀了我,替他们报仇吧。”
    祁英蹲下身,猛的扯起他的头发,疯魔般的咬牙道:“死多简单?你怎么能死?你该把我受过的苦都受一遍,为沈氏为你父皇所犯下的罪孽赎罪!给我磕头!”
    他猛的将沈星言的头砸向地面,额头与地面重击发出一声闷响,沈星言顿时血流如注。
    “我祁家三代为南渊尽忠,血战沙场,却不得你一句求情,你欠我祁家的,欠我爹的,磕头!!”
    【“父皇,祁家三代忠良,不可因几封不明所以的信件就此定祁家叛国,父皇三思啊!”】
    【“混账!朕做事要你置喙?再多说一句你这个太子就别当了!”】
    【“儿臣可不当这个太子,但眼见父皇就要冤杀忠臣,儿臣不得不谏!”】
    【“你这个逆子敢忤逆朕,来人!拖下去!”】
    “三万赤羽军因你父皇的猜忌,军粮尽断,我们血战三日,却等不到援军,长生岭埋了三万忠骨啊!沈氏,不配为君!磕头!”
    【“太子殿下,不可再前进了,赤羽军已经没了,再往前恐遭敌军埋伏啊!”】
    【“孤带一小队精锐过去,你们在后方等!”】
    【“太子殿下不可啊!”】
    【“驾!”】
    “你我十载交情,你却主动请旨监斩我祁家三百五十二口,亲手挑断我四肢经脉,不露愧色,你冷心薄幸,磕头!!”
    【“臣祁枭,恳求太子殿下念在你与阿英十年情谊的份上,出手保下阿英。”】
    【“将军须知有时候活着还不如死,他会受不了的。”】
    【“臣知道太子手中有一种药,吃了可以让人忘却前尘往事,求太子赐药。”】
    沈星言被按着脑袋在地上一通猛砸,早已经满脸鲜血,昏头脑涨。
    他无力的倒在地上。
    他想,如果就这样死了也好,一身血债也算了结了。
    “我全家骨枯黄土,你太子殿下洞房花烛,娶妻生子,你……”他仰起头,将眼眶中的热泪逼回,却忍不住声音发颤“真是凉薄啊……”
    沈星言像一块破布一样被禁卫军拖了出去,他们将他双手吊起,他跪在朝臣上朝的承德殿外,昏昏沉沉,在昏迷和清醒之间挣扎着。
    春日的夜里下了雨,绵延的春雨连续下了三日。
    他浑身的血迹都被雨水冲刷的干净,皮肉翻起的伤口泛着白,发丝湿答答的粘在白皙的脸上脖颈上,他垂着脑袋,像是没有气息一般。
    禁卫军一日都要来查看几次,确保他还有呼吸。
    新朝的臣子们经过他时总要看上几眼,有的甚至啐上一口痰,那些归降的南渊旧臣总是无奈的叹息,曾经南渊金贵无比的太子殿下如今却是这副不人不鬼的模样。
    承德殿中隐隐传出议事的声音。
    祁英单手托腮,半眯着眼眸依靠在龙椅上,听着底下朝臣们讨论着江南某处的水灾。
    大乾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这位新帝以雷霆手段收服了一众南渊旧臣,不愿臣服的统统砍了,九族之内无一活口,连归隐机会也不留。
    便是归降的南渊旧臣,也时有不知因何突然就被抄家处斩的。
    这两年,这位年轻的帝王更是喜怒不显于形,朝臣们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什么就要被拉出去砍头。
    他们时而看看皇帝的脸色,时而慷慨陈词,无一人敢提殿外的亡国太子。
    “裴卿。”祁英突然开口,承德殿瞬间鸦雀无声。
    原本还在神游的左都御史裴真听到皇帝点名,瞬间回神,上前一步。
    “臣在。”
    祁英饶有兴趣的睨着他:“裴卿一早上心不在焉,可是有话要说?”
    裴真紧张咽了咽口水,“圣上恕罪,臣只是昨夜未休息好,适才有些走神。”
    “哦?”祁英嗤笑一声问“说说看你在前朝是个什么职位。”
    裴真听到前朝二字,立刻扑通一声跪下:“臣如今已经是圣上的臣子,前朝与臣再无关系。”
    “你紧张什么?朕不过随口问问,你答便是。”
    群臣看向裴真,纷纷替这个年轻的大人捏了把汗。
    只听裴真颤声道:“臣在前朝经历司任经历,正六品。得圣上垂爱,臣今任左都御史,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