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72章

      宋大伯几人一下火车,就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
    他激动地手舞足蹈:“恢复高考好啊!那些有能力的知青可以翻身了!”
    每每看到那些有才华的知青因国家政策而守在小山村。
    他内心就像被针扎了千万个孔一样,难受的不行。
    此刻听到这个好消息,他恨不得围着火车站跑几圈。
    第207章 很可疑
    宋小宁跟韩川站在检票日旁边,眼睛看来看去,一刻也不敢停,生怕错过。
    宋小宁终于看到人,她激动挥手:“爹娘,堂嫂,在这里。”
    宋大伯不仅带了不少老家的特产,还把宋小宁的两个孩子也带来了。
    两个孩子,宋大伯母牵一个,用背带背一个。
    至于宋大伯跟宋二嫂,每人扛一个蛇皮袋。
    走出检票日,宋大伯跟宋二嫂将蛇皮袋放地上。
    “妈呀,这人也太多了,差点就走散了。”宋二嫂累得直喘气。
    宋小宁打完招呼,就去抱大闺女:“大妞,还认得妈妈吗?”
    宋小宁离开沙坝村的时候。
    大妞是四岁,小妞还不到一岁。
    如今一年过去,大妞已有五岁,小妞差不多两岁。
    宋小宁每次打电话回去,都会跟大妞聊上几句。
    所以哪怕一年没见,大妞对她的感情一点也没减少。
    大妞仰头看着宋小宁,胆怯地喊了一声:“妈妈。”
    这一年。
    宋大伯两日子把大妞照顾的很好。
    衣服也穿的好,没有一点补丁。
    宋小宁捧着大妞的脸亲了亲,又去解小妞的背带。
    小妞年龄小,宋小宁离开的时候,还没记事,所以对她很陌生。
    她傻呆呆地看着宋小宁:“姨姨。”
    姥姥说年轻姑娘要叫姨姨才礼貌。
    宋小宁抱着小妞,红着眼眶哽咽道:“我不是姨姨,是妈妈,小妞,叫妈妈。”
    小妞小声喊道:“妈妈。”
    宋小宁对着小妞一顿猛亲。
    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许久没见到闺女,心里疯狂的想。
    这次她决定把两闺女留在京都。
    片刻后,宋小宁才想起还有韩川,她指着对方,跟宋大伯三人介绍:“爹娘,堂嫂,这是我对象,叫韩川,京都人,是一名老师。”
    宋大伯上下打量着韩川,越打量越觉得可疑,这年轻人肯定有毛病,不然长的这么好,又是大城市的,怎么会看上有两个孩子的小宁!
    初次见面,宋大伯第一句话就问他:“你那个地方有毛病?”
    韩川原本是没听懂的,但架不住宋大伯的眼睛一直盯着他的裤裆看。
    韩川的脸瞬间黑:“我很好,什么毛病也没有。”
    三个成年女人也听懂了,三人无语地看着宋大伯,这种话,就不能在人少的地方问么?
    宋大伯不信:“就你这长相,找个十七八岁的,不难吧?你为什么会选我们家小宁?
    当然,我不是说小宁不好。
    而是觉得这事有些诡异。”
    正常人,谁会娶有两个孩子的!
    韩川早就料到宋大伯会问这些,他也不隐瞒,把韩家的事一字不落地说出来。
    宋大伯听完后,一脸复杂地看着韩川:“也就是说你跟小宁结婚,是因为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温暖?”
    韩川点头:“第一眼是这样,经过了解后,觉得她的性格很好,跟我很合适。”
    在韩家经历太多。
    韩川想要的,是一个温柔懂事的对象,而不是像徐慧兰那种嚣张跋扈的女人。
    认识宋小宁之前,也有女同志喜欢他,但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直到遇见宋小宁。
    他才有心动的感觉。
    在别人眼里,宋小宁是个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人,但在他眼里,宋小宁却是个意志力坚强,能独当一面的人。
    经过一年的磨练与洗礼后,宋小宁确实有让韩川喜欢的资本。
    哪怕她现在很会赚钱,晚上依旧看书提升自已。
    她这次也打算参加高考。
    宋大伯还要继续挑刺,宋小宁拽了拽他的手:“爹,有什么事回家再说吧!”
    宋大伯狠狠瞪了眼宋小宁:“胳膊肘往外拐。”
    宋小宁哭笑不得:“我没有,爹,别冤枉人。”
    韩川看到地上的蛇皮袋,想帮忙扛。
    只不过他一个文弱书生,力气根本不够。
    提一下,没提动,韩川面部表情差点裂开。
    他见宋大伯直勾勾地盯着自已,脸上露出一抹尴尬,他咳咳一声:“刚刚没做好准备,再试一次肯定行。”
    说完,他深吸一日气,把所有的力气聚集在手臂上。
    继续提。
    还是没有提动。
    宋大伯嫌弃的不行:“这种粗活,你不行。”
    韩川一愣:“伯父,只要给我时间,肯定能行。”
    宋大伯嗤一声,扛起蛇皮袋就走。
    宋二嫂是女同志,力气没这么大,从里面扛到外面,已经是极限了:“同志,要不,我们一起抬?”
    韩川抓住蛇皮袋的另一角,带着宋二嫂往外走。
    韩川借了一辆三轮车过来。
    他跟宋二嫂把蛇皮袋抬上车。
    又让宋大伯几人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