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13章

      清点清楚,事情完了,宗房大太太与郭氏便告辞离开。
    沈举人转到沈瑞院子里,看着厢房上的三把锁,只觉得碍眼无比,差点就要叫人立时将锁砸开。
    不过想着宗房大太太与郭氏抄走的单子,他又歇了心思。
    待回了书房,看着东厢一间上锁的屋子,沈举人面上很是得意……
    第一百七十八章 至亲骨肉(二)
    沈家四房这几年内院没有主母,张老安人“荣养”,沈举人一味苛严,下人们当着他的面恭恭敬敬,背后却只有埋怨东家不慈的。
    四房发生的事情,更是口舌相传,传了个于于净净。
    各房头得了消息,议论纷纷,有笑宗房大太太“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这将贺家小娘子说给沈举人的是宗房大老爷,如今弄出这一遭的是宗房大太太,翻手云覆手雨的都是这两口子,这两口子倒是会做好人;也有埋怨宗房大太太与郭氏的,隔房女眷去插手四房家事,这算什么事?也有笑话四房沈举人不检点的,若不是有了短处,也不会这般被拿捏。
    又有那一等人,唯恐天下不乱,专程将此事传到贺家人耳中。
    贺家三太太正准备贺五娘的嫁妆,既要光鲜,显示贺家与四房结亲的诚意,又不能太过了,毕竟贺五娘只算是贺家宗房养女,并不是亲生女,这又是嫁人为继室。
    听了宗房大太太带了族妯娌去清点孙氏嫁妆之事,贺家三太太先是目瞪口呆,随即勃然大怒。
    这叫什么事?
    外人尚且没说什么,贺家出去的姑奶奶倒是将贺家当成了贼这事情传出去,叫旁人怎么想贺家
    贺三太太心中不忿,立时打发人请了贺三老爷,说了此事。
    贺三老爷心里也满是怒火,因着几年前的旧事这几年没少被人念叨,家中老母亲与兄长都谴责过,外人也讥讽过。
    他放下身段,专程寻了个族妹许给沈家四房,就是想要化解这段前事。
    宗房大太太此举,却是如同一个耳刮子打到他脸上。
    外人见了宗房大太太此举,定会拿贺家嚼舌,几年前的旧事就又要被人翻出来说嘴。
    之前旁人说嘴,贺三老爷还能笑着否认什么;如今是他嫡亲堂姐亲自安排这一出,他即便再说当年的事情是无心,又有谁会相信?
    贺三老爷只觉得嘴巴里发苦,不过并不觉得大堂姐此举是专程针对贺家。她自己就是贺家出嫁女,贺家名声坏了,与她又有什么好处?
    贺三老爷皱眉道:“大姐作甚不喜五娘……”
    归根结底,宗房大太太此举,最为难的不是贺家,而是即将进门的贺五娘。
    她即便什么都没做,就已经背负上“贪财”的嫌疑。
    贺三太太摇头道:“这话是怎么说?这半年五娘闺中待嫁,两人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更没有相处过,何谈喜欢不喜欢……”
    说到这里,她迟疑一下:“不过因当年的事,大姑奶奶向来同九房那支疏远……会不会是因五娘出自九房……”
    十三年前旧事,贺三太太当时做为年轻媳妇,上面公婆具在,不过知晓些影子,贺三老爷却是清清楚楚。正因如此,他才对九房存了愧疚之心。
    宗房大太太行事向来周全,如今连这等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都做了,看来当年的事情是要记一辈子
    贺三老爷想到此处,怒极反笑:“当年本是她求着娘家人,如今倒成了贺家不是?逼死一个还不算,还想要逼死第二个?”
    当年宗房大太太产后垂危时,宗房大哥已经娶妻生子,说句不好听,就是宗房大老爷真续娶了旁人,有族长太爷压着,族法家规盯着,还真的能虐待到前面嫡子头上?
    明明是宗房大太太心窄,怕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自己三个儿子吃亏,才一心要在娘家族妹中亲选继室,最后挑了出身庶房旁枝、性子温顺的族妹。
    就是那族妹与宗房大老爷的几次相处,也都是宗房大太太安排,否则一个姐夫,一个未出阁的小娘子,又哪里能不避嫌?
    最后宗房大太太身子回转过来,就翻了脸,硬是逼着娘家这里将那族妹远嫁。
    可怜闺中弱质女,最后落得个远嫁他乡、年轻夭亡的下场。
    贺三老爷自觉良心未泯,实见不得宗房大太太如此,也是心中堵着一口气,道:“将五娘的嫁妆再添三成,十里红妆铺陈出去,我倒是看看,谁还会觉得贺家女是那等惦记前妻嫁妆的人?”
    事关贺家女儿名声,贺三太太自己也有女儿,当即点头道:“就按老爷吩咐的办……”又忍不住埋怨道:“大姑奶奶即便想要撒火也不当如此,看来是做了沈家几十年宗妇,儿孙具全,底气足了,不指望娘家帮扶……”
    听妻子提及“帮扶”,贺三老爷就想到沈械身上,寻思是不是给长兄去信好好敲打敲打沈械,随即又觉得没意思起来。
    如今沈家二房同本家关系缓和,即便自己不照顾沈械,京城还有沈家二房长辈在。
    除了增加贺五娘的嫁妆,让贺家露露富之外,对于宗房大太太的昏招,他竟没有其他对策。
    没几日,沈家四房正式下聘的日子到了。
    沈举人预备的聘礼只有三十二抬,松江厚嫁成风,聘礼也重,这些抬数只算是中等,不过却没有人笑话沈家四房寒薄,只因那三十二抬聘礼中,有十抬是银子,每抬都是五百两,只聘银一项就是五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