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6章

      沈珏虽不喜董双,可是也不愿为这一点事就断送他的前程。瞧他那弱鸡模样,除了读书,还能作甚?
    只是这个董举人越来越糊涂,难道董双是个小兔子模样,旁人就都是断袖?用得着多此一举防这个、防那个,生出这多是非?如此行为,也是侮辱沈家子弟。沈珏方才冲动质问,主要也是因这个缘故。
    董举人没有回答沈珏的话,而是看了董双一眼,叹气道:“家去,好自为之”说罢,便转身离去。
    董双身体僵硬,面色雪白,失魂落魄地收拾书本,胳膊一抖,打翻了砚台,墨汁立时顺着桌子流淌。
    沈瑞见状,忙拿出几张纸铺上吸墨。
    见了董双这个样子,沈珠有些不忍心。董双家的情形,他也知道些,上面有个寡妇娘,下边有个体弱的妹子,家底寒薄,阖家指望都在董双身份。外头虽也有私塾召学生,可哪里比得上沈家族学。
    只是为了董双,这“夏耘”班生出多少是非,影响起来到底不好。如今既是董举人这个亲大伯开口驱逐,旁人还好说什么。沈珠暗暗叹了一口气,招呼几个同窗离去。
    “春耕”班的夫子也过来,将一堆小学生招呼回西厢。
    东厢学堂里一下子肃静下来,就是挨了打的沈琴与沈宝两个,面上都多了不忍。
    沈瑞虽才上课几日,可看的清楚这个班里真正读书最用功的就是董双,甚至比沈全还要用心。见他如此,沈瑞心中一软,低声道:“即便董小弟家去,也别忘了答应借我笔记之事以后我这边笔记,也会拿给董小弟”
    董双闻言,立时抬头,望向沈瑞,露出几分惊喜。
    沈瑞轻声道:“具体怎么换笔记,就看你方便。我每日都要来学堂,你可以使人过来取,也可以去我家里。”
    董双面上露出几分感激,低声道:“谢谢沈兄……”
    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是说话的地方,沈瑞便没有再多言。
    郭胜走上前来,道:“董小弟,你莫要难过,要不我叫我家老爷请西席,你来我家读书?”
    董双摇摇头,道:“郭兄好意,小弟心领,正好也在年下,我回家也好。”
    “那开年了怎么办?你不参加县试么?”郭胜皱眉道。
    董双已经平静下来,面色哀色退去,回道:“我家客居松江,即便下场,也要回原籍去。”
    “你不在松江考试?”郭胜甚是意外,追问道:“那你老家是哪里,离松江府远么?听着你说话口音,与本地人也差不离哩。”
    董双迟疑了一下,道:“我原籍是嘉善县。”
    “啊,是嘉善县,不远哩,挨着松江府,才六、七十里”郭胜先是一喜,随后哀叹一声,道:“怎么还跨省,那往后院试的时候不是也碰不到董小弟?”
    嘉善县隶属嘉兴府,归于浙江布政司,院试要到杭州;松江府却是隶属南直隶,院试去南京。
    听到“嘉善县”,沈瑞觉得有些耳熟,仔细一想,想起来族学第一日沈珏对自己说的二房渊源,这沈兄弟不就是从嘉善县过来的么?沈对董双的亲近,是因旧识?记得董双管沈是称呼“沈二哥”的,对于其他人都叫名字,或是“沈兄”、“郭兄”这类不带排行。
    沈瑞正走神,董双已经收拾好东西,站起身来,拎着书包走到讲桌后站定。
    咦?
    大家看惯了腼腆孤僻的董双,见他此刻的镇定从容不免觉得新鲜。
    董双环视一圈,羞涩中带了真挚道:“来此数月,与诸君添了不少麻烦,非小弟之愿,这里与诸君赔罪。山高水长,小弟愿诸君学业早成,鹏程万里”说罢,做了个长揖,再起身时大踏步出了屋子。
    郭胜跺着脚,追了出去。
    沈瑞则因还没说定两人怎么换笔记,跟着起身,也往外走。沈珏见状,犹豫了一下,唤道:“瑞哥等我,我也去送一送董双,到底同窗一场”
    十来岁的孩子,又哪里有什么大恩怨,就是以往瞧着董双不顺眼的,现下见他无辜被连累,心里也多有了偏转。
    有沈珏出头,旁边就有跟着的,沈环道:“我也去送他”
    沈宝脸上的血渍已经擦掉,露出圆嘟嘟的胖脸,低声对沈琴道:“琴哥,咱们也去送……”
    沈琴别扭了一会儿,见跟出去的学子越来越多,起身嘟囔道:“多大点事,闹到这个地步,这叫甚事哩?”
    “夏耘”班的十几个学生,哩哩啦啦地,最后全部跟了出来。
    董双站在门口,身边只跟着一个八、九岁大的书童。
    郭胜还在缠问他以后去哪里读书,董双道:“我想先在家学习一阵子,等过了县试,再寻书院读书。”
    想来他心里也惦记与沈瑞交还笔记之事,便指了指身边书童道:“沈兄,这是我书童青松,以后逢五的日子,便使他过来与沈兄送笔记可好?”
    听着董双的话,沈瑞有些意外。即便董双决定在家自学,可学习不是对着书本笔记就能学通的,他以为董双会选择与自己见面,交流学习所得。
    不过沈瑞面上不显,点头道:“如此正好,麻烦董小弟了”
    虽不知董双为甚隐下与自己“交换”笔记之事,可他既然说了,想必有为难之处,沈瑞便顺着他的话接话,果然董双眼中隐隐地露出感激。
    或许先前同窗时,大家曾有摩擦,这临别之际,大家都念起董双的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