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111节

      “我也觉得……”
    “笑死,《剧作家》不是说小林是编霸吗?小林就来演一演真实的编霸。”
    “这不是纯看小林脾气好吗?如果是那种真惹不起的编剧,《剧作家》会这样?”
    “早年间《剧作家》有几位编委欺压新人可是上过新闻的,那时候也没见谁批评他们是编霸啊,肖诚顾乐年那波编剧压榨新人,也没见谁出来批判他们编霸,非得往小林身上泼脏水是吧?”
    “那小林这个编霸是当定了,我倒希望演艺圈里这样的编霸越来越多呢!”
    林济和《剧作家》这次交锋依然以他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看着《剧作家》编委们节节败退的样子,论坛里几位编剧私下里感慨,不管林济这人对外展现出的性格有多么恶劣,但他早已收获了观众的心。
    “咱们还是好好写剧本吧,现在那几位前辈的攻击没落到咱们头上,可如果有一天咱们成了他们眼里的靶子,观众会这么护着咱们吗?”
    编剧们没有直说,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林济对外确实很狂妄,可论作品质量、论收视、论口碑,整个编剧圈子里无人可以和他匹敌。
    客观来说,他拿飞跃奖确实很多,就算《我欲成仙》成绩足够出色,换成别的编剧拿也不是不可以。
    但不管林济拿还是不拿,主动权都在他手上,因为他有《我欲成仙》这样出色的作品。
    说他是编霸又如何,说他不给年轻人让位又如何,说他霸占好平台又如何?
    在这个圈子里,在目前这段时间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比他更出色的编剧出现。
    观众信赖他,观众愿意为他说话,这是他自《代号11》播出以来一部部作品的积累。
    《剧作家》和经典大赏为什么屡屡翻车?
    因为他们只有高高在上的傲慢,却没有真正走进观众心中的作品。
    第122章 新题材
    新剧本没灵感, 林济又来书店晃荡了。
    他平时更喜欢逛图书馆,但家附近的图书馆从老馆搬到了新馆,新地址离他太远了, 林济懒得跑那么远去看书, 只能来附近书店逛一逛。
    书店藏书比图书馆少得多, 新书也多, 质量嘛……客观来说, 八成都是垃圾。
    林济待了半天,看了一本结局垃圾的侦探小说, 发现有人能把侦探小说写得比《杀机毕露》还烂后, 林济内心感觉到了十足的欣慰。
    这说明他的侦探剧还是有饭吃的。
    当然, 看垃圾小说也有坏处——他浪费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并且没有想到任何关于新剧的灵感。
    走出书店的一瞬间,林济略一抬头,居然在对面街角看到了一个他曾经很熟悉的人——肖诚。
    肖诚也注意到了他。
    林济最后一次听到肖诚的消息是好几年前,听说对方去国外当编剧了, 之后对方虽然千方百计重返国内编剧圈, 却没有平台和观众愿意给他机会。
    肖诚看起来沧桑了许多,前几年对方是意气风发的“最帅编剧”, 而到现在,从林济的角度看, 对方眼中只剩戾气了。
    不过肖诚怎样早已和林济无关, 之前被肖诚压榨的编剧如今已在编剧圈站稳了脚跟,开始独当一面了, 就算林济不干涉肖诚复出, 其他编剧也未必会肯。
    肖诚却望着林济的背影,暗自咬紧了牙。
    他当年风光的时候, 林济给他提鞋都不配,而到了现在,对方是长红的名编剧,自己却沦落到现在这一步。
    就算被编剧圈排挤了出去,肖诚也从未反省过自身——圈子里比他烂的编剧多了去了,凭什么只有他混不下去?
    刚刚林济只是和他对视一眼,但在肖诚看来,这一眼全是轻蔑,是林济对他的看不起。
    肖诚恨自己没有挖到林济的黑料,又恨同行们不给力,这几年居然没拍出一部收视率超过林济的电视剧。
    ……
    要不是偶然遇见,林济脑子里快没有肖诚这号人了,不过就算见了,他依然以最快的速度把对方抛到了脑后。
    毕竟竞争对手太多,不是每一个都值得他记住。
    林济的大脑此刻集中在两个字上——武侠。
    他也不知怎么回事,脑海中蓦然闪过了这个题材。
    他小时候最早接触的就是武侠小说,书摊上五块十块一本的盗版小说,不管书里印的是武侠大家的原作,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古龙新”、“金庸新”作品,他读起来都津津有味,甚至觉得比原作还精彩复杂些。
    但到了林济当编剧的年代,武侠这个题材早已式微,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翻拍,虽然技术更先进,画质更清晰,却没有了早年间武侠小说的江湖感。
    林济一直觉得,观众未必不爱看武侠,只是大师们把这一题材写到了极致,后人很难再超越,而观众却无法把同一个剧本反复看无数遍。
    这个时代的武侠剧倒是比林济上辈子强些,业内老编剧多,多少有些武侠情怀在,每一年至少有一两部武侠剧产出,不过最近几年,武侠剧的产出同样每况愈下,质量和口碑都敌不过其他题材的作品。
    林济没有振兴武侠的想法,客观来说,他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过从自由创作的角度来说,他对武侠题材感兴趣,就想写一个武侠剧的剧本,仅此而已。
    “林哥,你真打算写武侠剧?”
    一说起这个马鑫就不累了,他搬了张椅子在林济对面坐下,从古早武侠聊到了近几年的武侠作品,马鑫是个骨灰级武侠粉丝,听说林济有构思武侠剧本的计划之后,他一个电话打回家,把他从小学时代珍藏的武侠小说搬来了工作室。
    ——汽车后备箱差点没塞满,副驾和后排的座椅都被塞得满满当当。
    “实不相瞒,我当编剧写的第一个剧本就是武侠。”马鑫叹了口气,“可惜全被毙了。”
    但这并不能扼杀马鑫的武侠梦,林济没有写武侠剧本的计划也就算了,一旦林济有计划,他心中的武侠之魂立刻熊熊燃烧。
    不过马鑫也不忘提醒林济:“林哥,现在的武侠不是从前的武侠。”
    编剧论坛和电视剧论坛上也经常讨论这些“式微”的题材,武侠是其中之一,悬疑探案曾经也算,但《杀机毕露》收视爆发后,梧桐卫视捡起了老本行,接连出了几部收视不错的探案剧。
    而武侠剧大不如前,一是因为剧本,二是因为现在缺少能打的演员。
    武侠题材常常与救国救民这一主题联系起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几乎影响了一代观众,而当下的作品里,很少再有编剧发出这样的呼喊。
    除此之外,早年间的武侠剧和武侠电影,导演自有一套能打的班底,演员大多出身贫寒,肯吃苦,能打,只是打斗动作都能吸引不少观众。
    但现在,要么特效,要么绿幕,要么仙气飘飘旋转三百六十度,打得好不好看不重要,演员的怼脸镜头美才是第一位的。
    马鑫对武侠剧比林济还要了解,他对武侠剧本的容忍度很高,所以就算剧本很烂,他都会坚持到最后一集,之前有部武侠剧的收视率比《五月初雪》还低,马鑫怀疑,他可能是官方统计的收视样本之一——在他周围,根本没有其他人看那部剧。
    马鑫毫不犹豫地把他的武侠小说借给了林济,林济看小说的时候,他也趁机回顾了一遍,甚至把他曾经写过的武侠巨作借给林济看了。
    欣赏完剧本的林济:“……”
    面对经纪人忽闪忽闪的目光,他只能直白道:“你还是当经纪人更合适。”
    马鑫的武侠更像是男频爽文,主角打遍武林无敌手,问题在于,主角行走江湖没有什么目的,全程只知道打架,马鑫给配角取名相当敷衍,第一集出来了个李牛,倒数几集这个李牛又秽土转生了,林济怀疑他早就把第一集的李牛给忘了。
    武侠小说啊,配角有叫李牛的,有叫王根的,他还丧心病狂到给一个配角取名叫马三金,充分证明了他已经没有什么脑汁可以绞了。
    但是从剧本第一集开始,他给主角的每一个招式取名都相当炫酷,什么旋风无影手,八百八十八刀,无敌风火腿……林济粗略一扫,厚厚一沓剧本,有一小半的字数都是招数加“猿叫”,动不动就是“他猿叫一声”,然后就开始砍刀切菜。
    不得不说,马鑫改行的这个决定相当正确。
    林济对比了一下这个时代和上辈子的武侠小说,不得不说,这些小说的内核都很相似,有专注行侠仗义的,也有风一般自由的,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大多叫林济难以忘记。
    当然,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武侠剧大多是由小说改编——编剧个人独立打造一个武侠世界实在是太难了,不管是角色还是剧情,都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塑造完成。
    林济也先瞄上了已发表但未被买下ip的武侠小说。
    在这方面马鑫比林济更熟悉——他这几年还一直在看武侠小说,市面上已有的武侠小说已经被他包圆了。
    马鑫给林济推荐了两本书,加上林济看中的一本,一共三本,两人考虑着先买下小说版权,之后再慢慢改。
    两人先联系上了出版社,临到和作者联系得差不多,快到谈价格那一步了,作者居然反悔了。
    “又来?”林济皱起眉头。
    马鑫点点头:“我联系过了,那边一会说要涨价,一会儿说和别的平台签了合同,乱糟糟的。”
    林济和马鑫不是第一天在编剧圈子里混了,一见对面这样的态度,两人就明白,恐怕是有人从中作梗,想阻断这次合作。
    武侠又不是什么热题材,怎么会突然之间好几家报价,争抢着要买下同一个版权呢?
    “涨价可以,别漫天要价就行。”
    钱林济是不缺的,《逃生游戏》分到手的钱他到现在都没花完,加上电影在国内外的网播平台都有上线,林济陆续还有不少收益入账,买ip自然轻轻松松。
    林济自认报价不算很低,毕竟他是小编剧出身,清楚文字工作的不易。
    马鑫继续替他去谈,得到的结果却和之前一样:“我听说,他们的版权被赵京的经纪公司买走了。”
    “是他?”
    这个名字林济挺耳熟,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对方和顾乐年是同时期红起来的编剧,之前赵京也和顾乐年一起怼过林济,只不过顾乐年亲自下场写了《代号鹰隼》,赵京却低调许多,之后就没怎么抨击林济。
    “他是《剧作家》的上一届编委,现在不在编委名单里,我听说他和《剧作家》、经典大赏之间的关系都不错。”
    林济低声道:“我猜就是这样。”
    如果林济原创一个剧本的话,只要卫视满意,不管《剧作家》还是经典大赏那边都干涉不了,可改编剧本不一样,马鑫才刚行动,出版社那边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剧作家》那边。
    版权这种东西向来是价高者得,虽然提是林济先提的,但他阻挡不了旁人先竞争到手。
    “人红是非多啊。”林济感慨道,“我还是忠厚了点。”
    不过买版权这事和当初秦翼拒绝合作不同,这事讲究一个你情我愿,作者不愿意卖,自己也不能强求。
    林济叹了口气:“还是自己写吧。”
    马鑫用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盯着他:“自己写?”
    “不如考虑改编我的武侠巨作?”
    林济:“……拒绝,不过我可以替你保留马三金这个名字。”
    马鑫:“……这名字又不好听,留了不如不留。”
    林济刚和马鑫提了武侠剧本的大概构思,赵京经纪公司买下《刀剑情》和《七杀剑》版权的消息就登上了热搜榜。
    热搜里,赵京面对记者采访侃侃而谈:“面对武侠剧无人问津的情景,我个人感觉很遗憾……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编剧,我要为武侠这个题材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当时这两个剧本确实有别家公司看中,开出了比我们更高的价格,只是作者个人更信重我,相信我会把剧本改好,我们才争取到了改编的机会……我必然会竭尽全力,不辜负了作者对我的这份信赖。”
    林济:“……”
    呵呵,这是在发什么癫?
    到底是什么给了这些人比他更疯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