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14节

      “怎么都这么夸张。荔枝罐头我吃了,是好吃,但也没有好吃到这个地步吧。”
    秋月替汤小草解惑道:“王上说荔枝好吃,主父也说荔枝好吃,右相、左相、御史大夫……我们都说好吃。那些自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没吃到是不会甘心的。”
    在荔枝被吹捧过头之后,大家追逐的就不再是荔枝本身,而是荔枝背后的东西。
    纯靠罐头,就想从贵族兜里掏钱,难度有些大,但经过包装的罐头却可以。
    文字和舆论,可以操控人的思想。
    这一点,秋月了解得格外深刻。因为姜国现在唯一的报纸,就掌控在她手里。替都邑孩童塑造三观的大学和致知学堂,也掌握在她手里。
    在汤小草走神,陷入思考的时候,秋月说道:“明日你陪我再进宫一趟,王上有事找你。”
    “王上又找我?大人你知道是什么事吗?”汤小草的语气忐忑。
    秋月看向汤小草,笑着提醒道:“你大概率又要赚一笔了。这两天有不少大臣上折子,想买罐头配方。”
    罐头的名声已经打出来了,所以姜蓁这次只给了汤小草一百金,当做买断的费用。
    “王上,不用,您已经花过钱了……”汤小草有些不好意思的的推辞。
    “收下吧,这是你应得的。你以后要是能做出其他对国有利的东西,还会有厚赏。”姜蓁是个不缺钱的主,完全没把这点钱放在心上。
    【小孩子还是没见过世面,我们学校的老师,因为一个专利,直接实财富自由。汤小草就收了两百金,居然还不好意思。】
    【古人有千金买马骨,阿蓁两百金买个活招牌,还是很划算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的钱足够多,阿蓁的有生之年里,说不定航天飞行器都能发明出来。】
    秋月站在一旁,等姜蓁处理好汤小草的事,才站出来说道:“王上,这次大学的月考成绩出来了,您先看看大家的分数吧。”
    考试的试卷,姜蓁提前看过,觉得难度不算太大,但看到大学学生的分数之后,还是忍不住眼前一黑。
    “怎么有这么多不及格的?”
    秋月语气平静的说道:“前面那张成绩单,是大学学生的,下面还压着一张成绩单,是致知学堂的。”
    被提醒过后,姜蓁又把致知学堂的成绩单抽出来,仔细看了看,然后心情立马就晴转多云。
    “致知学堂的孩子不错,全都及格了不说,分数还挺高。”
    大学里的学生,都是官宦子弟,家里一直娇宠着,就算在大学读书,也没太当回事。凭他们的家底,哪怕不去大学,去外头的私学,也能拜大佬为师。
    但致知学堂里的孩子,出身都很普通,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老师教的东西,他们一点也不敢敷衍。
    因为学习态度不同,所以两边的成绩对比,格外的惨烈。
    “这群成绩不合格的,全都勒令退学,给其他人腾位置。”姜蓁朱笔一划,就把大批的人名圈了出来,一点都没惯着他们。
    【仔细数了数,居然有音一百零几个人哎。】
    【还有好几个姓姜的小孩。】
    【现在的小朋友咋回事,怎么就不爱学习呢。】
    “王上的意思,是从致知学堂里面选人替补上去?”秋月问道。
    姜蓁提醒道:“不单是致知学堂的人,各家私学,各县的县学,都有人才。”
    【先选一波人才,然后把他们放进大学了熏陶一下,培养得全面一点,然后再派官,这个流程刚刚好。】
    【咱们自己教出来的人倒还好,各家私学里出来的学生,确实该送去大学洗一洗脑子。】
    【有了替补人员,今年县官们的日子不好过咯。】
    姜蓁对秋月吩咐道:“你先去安排人退学,把位置腾出来,新学生应该今年就会入学。”
    辞退学生,不是秋月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姜蓁亲自下的命令,所以各家父母来领人的时候,心里有啥火都不敢对秋月发,只能揍自家孩子。
    一时间大学里哭声一片,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其他勉强擦线过的学生心里正偷偷庆幸呢,秋月下次上课的时候,就笑着对大家提醒道:“不单是这个月有月考。我和王上商议过了,以后大学每月都有月考,每季一个季考,半年一次期末考。至于考不及格的后果,你们应该都看到了吧。”
    学生们哪听得了这个,秋月的话还没说完,心里素质低一点的学生,当场就嚎啕大哭了起来。
    “哭什么!王上对你们如此看中,你们就用哭来回报王上吗?”秋月厉声呵斥。
    第126章 郑国考试
    在家里的时候,这群学生就听够了父母的唠叨,说他们能在大学里学习姜蓁师门的真本事,是他们的福气。
    可现在看来,这哪是他们的福,这是他们的孽啊!!
    每月都有考试就算了,考试不合格的,居然还会被退学,这压力犹如山大,哪怕被秋月呵斥,他们也抽抽噎噎,一脸不愤。
    “别做出这副狗样子,考试题目的难度又不大,只要好好学,都会及格。”秋月贴心的补充道:“而且退学了的也不用太担心。过段时间,大学又会重新招学生,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重返大学。”
    话是这么说的,但下次想凭真才实学重新考进来,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知道退学了也还有机会,不会被一棍子打死,这群学生的心态立马就好转了不少,觉得自己不是前途无亮了。
    秋月设置的月考制度,并不严格,若是实在偏科,只要他还有一门拿手的特长科目,就能算他过关。
    会被姜蓁刷下去的学生,全都是文不成武不就,没一样拿得出手的。
    姜蓁虽然有科举的想法,但如今的条件,姜蓁就只能弄个简易的版本。而且就算是简易版本,也麻烦得很。
    “这期的官报上,写明大学将在各郡县招生,考试时间定在八月份,届时都邑会派人下去监考,各县县令需要在八月之前,建好一个简易的考场……考题的范围,就暂定为大学里通用的课本……各县选拔出来的人,会统一送到都邑参加最终考核,最终选出300人……”
    “除了文化考试,武术考试也可以一起举行,同选300人……”
    “选中的人,家中免两百亩田地的税收,杂役也一同免除。”
    姜国如今就两百多个县,会读书识字的文人也不多,再加上现在姜国的读书人还没有泛滥,所以那群学生往返都邑的车马费,都由朝廷负担。
    暗自琢磨了一下姜蓁现在的选才方法,秋月心里极其兴奋,不需要贵人举荐,也不需要自己四处奔波自荐,只需要一场全国大型考试,就能把人才纳入囊中。
    长此以往,姜蓁麾下的能臣,出身各不相同,不会只被士族把持,姜蓁的权利恐怕会超越以前的每一任君王。
    这两天大学里刚清理出了一批学生,还都是君侯和高官的孩子。大学的名额,在这批退学孩子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珍贵,不愁没人参加这场考试。
    秋月回去之后,就开始兴奋的撰写官报上面的文章,强烈的暗示大家,在县学待着并没有什么好处,大学可是在姜蓁的眼皮子底下,若是才能出众,何愁不被姜蓁提拔?
    派往各地的医官,都是考试选拔得来,都邑有不少庶民和奴隶,以通过医者培训班的考试为目标
    姜国人大致都知道考试这东西,一种新的考试名目出来,大家都见怪不怪。只不过是又多了一个奋斗目标罢了。
    秋月暗中观察了一下都邑的风向,然后就向姜蓁进谏道:“都邑有许多外国学子,都想参加这场考试。若只在全国选300名学生,这群外国人士,会不会挤占本国学子的名额?不如我们把户籍的限制加上去?”
    不怪秋月会担忧,因为这群外国学子的实力极其强劲。他们当初都是在郑国求学的,后来跟着老师游学来到了姜国。
    反正现在大学学堂和致知学堂里面的学生,是比不过这群外来者的,更别说各县的学子了。
    姜国以前的文人就少,读书的风气是这两年才起来的,哪比得过人家读了十几二十几年书的学生呢。
    “他们若是参考,就按正常程序录取。你只是在官报上暗示,这期学子我以后会有大用。但又没说一定要用。想要做官,姜国人和另外四国人的标准可不一样。”姜蓁淡定的说道。
    提拔本国人做官,60分及格就可以,因为他们的家人朋友在姜国,卖国会掂量一下。但他国之人,才能如果不是特别亮眼,姜蓁是不打算用的。
    她这次要在国内挑选300名学生,但今年年底,空缺出来的官职,可能也就一百多个。
    这三百人,本来就需要竞争上岗。
    等他们入了大学,姜蓁还需要观察他们两三个月,才能决定他们的最终去向。
    有姜蓁的吩咐,将作少府的人把研究院建立完毕,就又开始修建都邑的考场。
    各县的考场可以修得简陋一点,但都邑这边文人聚集,参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这个考场姜蓁直接往大了修建。
    那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单间,看得都邑的百姓议论纷纷。
    “医官的考试都在大学教室里考,这次王上居然特地修了一个这么大的考场,可见王上的重视。”
    “管那么多做什么,先去考了再说。只要考中,就能免杂役和税收。万一考中了呢?”
    “整个姜国,两三百万人,最后就只要三百人,哪那么好考!”
    姜国本就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各期官报学报,还有姜国都邑的最新消息,另外四国的国君都在重点关注。
    看着姜国又开始采取大动作,诸国的国君人都麻了。
    卫王拿着最新一期的官报,看了又看,对卫阳说道:“通过公平的考试遴选人才,确实是个好法子。我卫国正缺治国之才,倒是可以跟着姜国学一学。”
    “学什么?咱们跟姜国能比吗?咱们卫国才多少读书人?”卫阳这话说得非常有自知之明。
    他们卫国文化荒漠的称号不是白得的,就算卫王大动干戈的选材,也选不出什么好苗子来。
    “这一出接着一出,自姜王出现,姜国就没消停过。这天纵奇才,怎么就不是我卫国人呢。”卫王的语气十分感慨,不甘心的说道:“这个考试着实是好东西,哪怕最后选出来的人少的,卫国也该试一试的。”
    “从推行简化字和竹纸开始,姜王就在为这场考试铺路。卫国想捡来就用,那是不现实的。”卫阳说道:“不用管姜国如今怎么做,我们按照自家的情况做事就好。先把马蹄铁给军队的骑兵安排上,把北边的胡人摁住……”
    姜蓁刚在都邑发力的时候,卫阳就来都邑做质子了,因为在都邑待得够久,他对姜国新法了解得也够深刻。
    如今卫国太子为质,他回了卫国,就开始辅佐卫王稳住国内的局面。
    卫国虽然也学姜国,但学得没那么粗暴,只拿对自己有用的学,儒家的一些理念,卫国在慢慢引入,但他们依旧还是以武治国,军功依旧是晋升的唯一标准。
    郭凡师兄之前在卫国主持的变法,其实算是成功了的,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卫国可以淡定的吸收姜国的精华。
    但是宋郑齐三国,却没法那么稳重,有姜国和卫国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正是急于求成的时候。
    看到姜国的官报,郑王直接夸道:“姜王这法子好,咱们可以用起来。若不是她提及,我竟想不到,这世间还有这样广阔选才的方式。”
    各国君王手下的臣子,大多都是曾经做公子时,前来自荐的门客,或者是其他臣子推荐来的。
    有熟人做保,能力和人品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这样的臣子很容易联结成一片,威胁到君王的权利。
    曾经有一个大国,就被三位大臣瓜分成了小国,然后又被诸国吞并。
    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所以面对姜蓁这新型的选才方式,各国的君王都会心动。
    郑国以前就是各国的文化中心,郑王颇为感慨的说道:“姜国这法子,不就是为我郑国而设的吗?通知下去,下月我郑国就开始考试。让各县的人提前准备好。”
    再不采取措施,郑国的人才就跑完了。
    右相对郑王劝道:“水泥作坊刚建好了,路还没有开始修。朝廷内时局不稳,儒家派系的官员本就对王上不满,如今王上又准备考试,从民间搜罗人才,只怕他们会更加逆反。”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弃之不用。军队在我的人手里,他们搅不起什么大风浪。”郑王如今也被激起了血性,心中丝毫没有怯意。
    郑王将郑国提前考试的信息,宣扬到了姜国的都邑,企图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去,但儒家那批文人的嘴可不客气。
    明明是同样的行为,姜蓁受到的是赞扬,郑王受到的却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