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二嫁东宫 第35节

      永宁:“滚。”
    离开秋月阁后,芳凌搀扶她下楼,走到前厅时,袁五郎再次凑上前,朝主仆行礼道:“庆王妃好。”
    崔文熙斜睨他一眼,保持着教养略微颔首,连话都懒得说一句,便走了。
    袁五郎直勾勾地盯着那道窈窕背影,他这人有个癖好,对年幼的雏儿反倒没什么兴致,他就喜好妇人,特别是那种别有风韵的妇人。
    瞧着崔氏风姿绰约的端方优雅,他忍不住咽了咽唾沫,心痒难耐,若这辈子能尝一尝那女人的滋味,死都值了。
    回到庆王府后,崔文熙小憩了会儿,方才明明很困,却怎么都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永宁说过的话。
    “你如果不想走老四的门路,又想把这事办成,就唯有走东宫这条路了。”
    她说得确实不假,如果想要把事情办成,唯有宫里头才有话语权。
    当今圣人几乎什么都不管,大权尽数掌握在东宫手里,就算是庆王出面,也得让太子点头才行。
    可是她一介妇人,从未与太子打过交道。
    就算有交集,也多数是后宅女郎们聚在一起时看到他,大不了说几句话罢了,相互间的态度客气疏离,其余的几乎不曾有过交流。
    现在让她为了外放的事去找太子讨人情,委实难为她了。
    一来她脸皮薄,不知从何开口。
    二来外放属于政务范畴,她是妇人,却贸然干涉政务,这是非常忌讳的。就算出面,也得是庆王或国公府,完全轮不到她崔氏。
    想到这里,崔文熙不禁头大如斗。
    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头厌烦,索性坐起身,不耐烦呼道:“芳凌?”
    外头的芳凌应了一声,打起门帘进来,崔文熙道:“我热。”
    芳凌取来户扇给她打扇,崔文熙又换到美人榻上躺着,这样才稍稍得到安宁,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晚些时候她从半醒半梦中苏醒,寝卧里空无一人,透过窗户往外看去,已近黄昏。
    她一时有些迷糊。
    也不知是被那西下的夕阳影响了情绪,还是其他原因,崔文熙茫然地打量屋里的一切,忽然觉得无趣得紧。
    往日她从未像现在这般困扰过,永宁的话像紧箍咒似的,再次令她进入死循环。
    倘若去求庆王,她委实没法子向他低头。可若求东宫,好像也挺为难。
    但她又确实想把这件事办成,着实不知如何是好。
    崔文熙觉得脑袋瓜有点儿疼,她烦躁地坐起身,懒洋洋地拿团扇摇着,想起太子赵玥那张年轻且俊雅的面庞来。
    她对那小子的印象其实是不错的,克己复礼,行事恰到好处,并且还解过她两回难。
    不过一想到那次在假山里身贴身的情形,她就尴尬得无地自容。那几乎是她一生中最狼狈的时候,偏偏被一老爷们儿给撞见了,着实丢脸。
    不仅如此,当时两人还挤到一块儿去了。
    按说她一个现代女郎,不至于男女大防到此般境地,但当时的情况真真让人窘迫,且还是婶婶和侄儿的关系,挤到一起怎么都不合适。
    想到这里,崔文熙后知后觉感到不妥,那厮没事藏到假山里做什么?
    虽然当时赵玥给她的解释合情合理,但仔细想来,还是觉得有点奇怪。
    崔文熙不愿去深究其中的因果,因为无法直视。
    心里头藏着事,晚饭她只用了少许便作罢。
    芳凌见她胃口不好,皱眉道:“娘子接连两餐都没好好用膳,这样下去可不行。”
    崔文熙无精打采道:“烦着呢。”
    芳凌没有吭声,她极少见她这般烦心过,可见是遇到了难题。
    也不知过了多久,芳凌才欲言又止道:“娘子可莫要忘了,昨日二娘子曾说过,不愿让娘子为难。”
    崔文熙看向她,没有说话。
    芳凌继续道:“只要娘子尽力了就好,其他的随缘罢。”
    崔文熙垂下眼帘,一本正经道:“我这还没使力呢,就打退堂鼓了。”
    芳凌:“???”
    崔文熙拉住她的手,“你给我出出主意,我要不要豁出去不要脸。”又道,“永宁给我指了路,这事只有宫里头才有话语权,她让我去找东宫讨人情。”
    听到这话,芳凌吃惊道:“娘子疯了不成,外放涉及到了政事,那是郎君们才能干的事,你一介后宅女郎,却以庆王妃的身份把手伸到了东宫,合适吗?”
    崔文熙头大道:“就是觉着不合适,故才犹豫不决。”
    芳凌着急道:“娘子莫要犯糊涂,管不了就别管了。”顿了顿,“奴婢胆子小,就算现在娘子顶着庆王妃的头衔,也仅仅只是后宅妇人。那东宫可是一手遮天的权势,是男人们的战场,你岂能去跟他们周旋?”
    崔文熙单手托腮,似乎陷入了沉思。
    芳凌怕她出岔子,连忙劝道:“娘子听奴婢一句劝,这事莫要插手管了,你管不上。”
    崔文熙颇有几分不甘,“我都还没去尝试,就退步了。”
    芳凌:“这不一样,倘若娘子去跟马皇后讨人情,那还有得一试。可是你寻的人是东宫太子,哪有做婶婶的私底下见侄儿的道理?”
    崔文熙看向她,不死心道:“若有第三人在场呢?”
    芳凌愣住。
    崔文熙继续道:“我去平阳府,让平阳把太子哄出来。”
    芳凌:“……”
    似发现了新思路,崔文熙目中闪动着狡黠的光,展颜道:“明日我就去一趟平阳府,哄着她帮衬着些,平日里我二人私交甚好,她多半会应承下来。”
    芳凌:“可是……”
    崔文熙轻轻抚掌,若有所思道:“你莫要再说了,这事我若没去尝试就放弃,以后总会觉着闹心。”
    芳凌闭嘴不语。
    崔文熙思来想去,都觉得可以通过平阳的门路找太子,就算最后没能成事,也有平阳在中间打圆场,不至于落得颜面尽失。
    拿定主意后,她也不再那么烦心了,心情好了胃口也有了,芳凌再吩咐小厨房传饮食过来。
    于是翌日上午崔文熙又走了一趟平阳府,当时平阳正闲着无聊投喂池子里的锦鲤。
    偌大的府邸空荡荡的,她年轻的时候落胎亏了身子,以至于一直没有子嗣,许驸马又病故了,一个人很久都走不出来,不免寂寞无聊。
    得知崔文熙过来,她颇有些高兴,朝婢女做了个手势。
    一旁的陈嬷嬷说道:“现下庆王妃在闹和离,在庆王府里估计也不痛快,不若让她留在府里多陪陪殿下散散心也好。”
    平阳把手里的最后一点鱼食投尽,幽幽道:“我有时候真羡慕她,拿得起放得下。”
    陈嬷嬷叹了口气,不知该怎么安慰。
    稍后崔文熙主仆被家奴引了过来,平阳净手后拿帕子擦手,看到二人的身影,笑道:“什么风把四皇婶吹过来了?”
    崔文熙大老远便道:“家里头揭不开锅了,来平阳这儿蹭顿吃的。”
    平阳被逗笑了。
    二人在凉亭下相互行礼。
    平阳穿了一袭素白,整个人显得寡淡,没有一点精气神儿,崔文熙嫌弃道:“你好好的一个公主,整天伤春悲秋的,日子过得比苦行僧还艰难,委实不像话。”
    平阳犯懒道:“不想动。”
    崔文熙看向不远处的杏花林,拿团扇指了指,“走,去那边转转,我有些话想同你说。”
    于是二人朝杏花林走去。
    成片洁白的杏花开得正盛,繁茂的枝丫上簇拥着层层叠叠的花朵,花林里粉色与洁白相交,勾勒出一副静谧美景。
    二人一红一白,缓缓走进那片风雅景致中,画卷一下子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见她的脸色不大好,崔文熙问道:“可是病了?”
    平阳:“没病,就是没什么精神。”
    崔文熙毒舌道:“不是我诅咒你,你若再这样继续消沉下去,恐叫皇后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才叫人伤心。”
    平阳斜睨她,“我若像你那般没心没肺,不知得多快活。”
    崔文熙不客气道:“你就是矫情,日日锦衣玉食还伤春悲秋,不知人间疾苦。什么时候我带你去市井瞧瞧那里的女郎们,让你好生看看她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平阳撇嘴,似不想提这个话题,问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怎么想着来我这里了?”
    崔文熙厚颜无耻道:“是永宁给我指的路。”
    平阳:“???”
    崔文熙漫不经心地摘了一枝杏花,说道:“昨儿我去畅音阁寻她,求她帮我一个忙,她听完后让我来找你,说你能把这事办了。”
    当即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同她细说一番。
    平阳听后被气笑了,啐道:“姑母是最不靠谱的,像外放这类事属于政事了,她让你找太子,不是瞎胡闹吗?”
    崔文熙一本正经道:“什么政事呀,都是被内定了的,但凡你有门路,定下来的名额就能改。我就是心疼自家妹妹,外放到乾州回来一趟不容易,有时候想同她说两句体己话都不行。”
    平阳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四皇婶是想让我从中牵线搭桥把二郎哄到府里来,是吗?”
    崔文熙点头,亲昵地搂住她的胳膊,把方才摘下来的杏花插到她的发髻上,“不瞒你说,这事我也曾犹豫过,我仅仅只是后宅女郎,平日里跟太子极少打交道,也不知怎么开口讨人情,可是我又不想走庆王的门路,故而才厚着脸皮来找你了。”
    平阳歪着头,扶了扶那朵杏花,“可有我的好处?”
    崔文熙“哎哟”一声,眉开眼笑道:“姑奶奶,倘若这事成了,往后只要你喊一声,我随传随到,如何?”
    平阳嫌弃道:“你同姑母合伙坑我阿娘,还好意思讨人情呢。”
    崔文熙掩嘴笑,“我当时什么都没拿,觉得不厚道,也没法学永宁。我脸皮子薄,所以才随口说讨个人情哄皇后宽心。哪曾想凑巧遇到了外放的事,家里头知道我跟庆王闹和离,一直瞒着我,不想拖累我为难,若不然我何故兜了这么大的圈子,就只想把妹妹留在京畿。”
    平阳:“你倒是煞费苦心。”
    崔文熙:“嗐,好歹是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打小感情要好,哪舍得她在外头吃苦?”又道,“我这个做长姐的没什么本事,不能护着她,白唤了我这么多年的阿姐。”
    平阳娇嗔道:“你少在我跟前装可怜。”
    崔文熙厚着脸皮戳了戳她的胳膊,暗搓搓道:“平阳就可怜可怜我,把太子哄到府里来,如何?”
    平阳没有答话,两人走在杏花林里,身段相仿,与遍地杏花融为一体。
    些许微风扫来,洁白的花瓣坠落到她们的发间,那场景美妙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