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大唐第一太子 第201节

      李承乾转身看着面前的京观,双拳握紧,眼中泛起点点珠光:“我们带他们回家!”
    我们带他们回家。
    七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宛如洪钟嗡鸣,在每个将士耳边回响。
    将士们看着眼前的小小少年,看着他笔直挺立的脊梁,再望白骨累累之京观,只觉喉头哽咽,感慨万千。
    他们齐声道:“属下领命,我们带他们回家!”
    回家!
    音声如雷,响彻云霄。
    第153章
    李承乾一声令下,全军将士都积极参与到这项任务中来。摧毁京观,挑出骨骼,整理尸骸。大家拿下高句丽尚且只用了一个半月,可在此事上却耗了近两倍的时间,还是上万将士同心协力之下的两倍。
    三个月后,众人带着数十万骸骨回归。早有得知消息的百姓前来迎接,长安城外绵延数十里,挨山塞海,摩肩接踵。
    李承乾远远看着这番景象,看着远处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看着那一张张从模糊到清晰的脸庞,看着那些饱含期盼又藏着无限悲伤的眸子,心中五味杂陈。
    眼见大军行来,百姓们激动地整张脸都在颤抖,下意识想要上前,双脚挪动半步却又克制着缩回来,纷纷往两侧退去,自觉让出一条道。
    李承乾坐于马上,走在最前,自人群夹道缓缓而过,身后是将士们赶着车架所载的骨骇箱,一辆又一辆,数十万骸骨,无数车架一一走过。
    两旁百姓的目光跟着骸骨箱移动,他们盯着、盯着、死死盯着,眼睛是难以言说的悲痛与怀缅。他们不知道带回来的这些骸骨里都有谁,但他们知道当年死去的将士当中有他们的儿子、兄弟、父亲、叔伯……
    李承乾听到无数压抑地低泣,看到无数滑落的泪水。他们看着车架一一在面前走过,从第一辆到最后一辆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等所有将士都过去后,他们又自动自发跟在最后,与军队保持着一定距离,却一直跟着,不肯离去。
    他们一路跟着进城,跟着来到公墓。公墓,是李承乾发现京观之事,将消息传回国内,与李世民书信讨论后决定的。这些骸骨已然分不清谁是谁,若让各家亲人来领肯定不现实,唯有朝廷出面,选址建坟合葬。
    公墓很大,墓园口立有纪念碑,上面书写着他们的事迹与牺牲。
    或许杨广当年三征高句丽算不得功绩,算不得荣耀,甚至是一场让人耻于回首的过往。但作孽者为杨广,而非这些将士。这些将士无过,他们每一个亦是铮铮铁骨的好男儿,值得被善待,值得被纪念。
    墓园口,李世民挺立站着,仿佛已经等候良久。
    “阿耶!”李承乾下马走过去。
    李世民轻笑着抬手摸了摸他的头,这才发现几个月不见,孩子又长高了,五官面庞棱角也分明了几丝,心中感慨万千,有许多别情想要诉说,可此时实在不是父子叙话的场合。看着大军后面跟着的许多百姓,李世民心底那点大胜高句丽的喜悦都减少了几分。
    有礼部官员前来禀报:“圣人,一切准备就绪,请圣人示下。”
    李世民点点头:“开始吧。”
    他看了眼诸多百姓:“让他们过去,这里头皆是他们的亲人,该让他们来送最后一程。”
    最后一程,入土为安。
    此令一出,众人开始动手。百姓们一点点涌上前,神色激动,隐忍难耐。他们将尸骸挪出来,仔细清理掉上面的尘土,放入墓中,一具又一具,小心翼翼。
    他们不知道自己埋葬的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不是一定在其中,但他们带着美好的期望。期望他们的亲人就在这里,就在此间,甚至就在他们刚刚埋入的尸骨之中。
    这场墓葬仪式持续了许久,从日未正中到日落西山。百姓们也从最初的隐忍低泣到嚎啕大哭,再从泣不成声到勉强泪止。
    不知谁第一个从坟墓前缓缓站起来,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他们走到李世民与李承乾面前,双膝跪地,两手贴额,伏地重拜:“谢殿下带他们回家!谢圣人为他们修墓立碑!谢主隆恩!”
    声音回荡,久久不息。
    这样庄严肃穆、悲凉哀戚的氛围让李承乾心里沉甸甸的。及至回到东宫,仍旧沉浸在此等情绪之中,花了许久才缓过来。次日一早就风风火火找上李世民:“阿耶,京观之事古来有之,大唐境内想必还留存着一些京观。”
    李世民闻弦音知雅意:“你想彻查我朝疆土以内的所有京观,全部毁去?”
    “是。不论战争的原因为何,京观之举都过于野蛮和残忍。阿耶,我不想此种事情再度发生,而对于古来已有的,我也想让他们全都入土为安,而不是被封在泥土里,曝在烈日下,成为敌人用来炫耀武功,震慑后人的工具。”
    李世民嘴角勾笑,给予肯定与鼓励:“想做便去做,阿耶支持你。”
    得了准许,李承乾眉眼飞扬起来:“多谢阿耶,我这就去安排。”
    还没好好歇够呢,又马不停蹄忙碌起来。而李世民呢?笑眯眯在旁看着,没有半点要帮忙的意思。
    如此半个多月,就连长孙氏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也不劝他歇歇。”
    “他若累了自己会歇。”李世民握住长孙氏的手,“承乾虽对政事权力有些懒怠,可对某些东西却是十分在意,更愿意为之付出。只需找准方法,他自然能自己动起来。”
    长孙氏一顿,目光幽幽看过去:“二哥是故意引着他办差?”
    李世民眼睛微眯:“承乾不是总说能者多劳吗?他既有这能力,那就让他多劳一会儿。”
    长孙氏轻笑:“你就不怕承乾回过味来与你急?”
    李世民脸上笑容缓缓收敛,免得严肃起来:“观音婢,翻过年承乾便已十三,虚岁十四了。”
    听他语气郑重,长孙氏眸光闪动:“二哥的意思是……”
    李世民拉着她并肩坐下,从桌案上取出几本奏折她。长孙氏看过后心中略有了些揣测。这些都是夸赞承乾,为承乾请功的。
    “承乾虽然年少,对我唐的贡献却不输任何一人。无论是农事上的种种创新,陆续得出的新作物与新农具;还是文坛上的大杀四方,仅一年颠覆世家格局。这些功绩众所周知,人人得见。便是以往欠缺的军功战绩,如今也有了。”
    李承乾大败高句丽,将高句丽纳入大唐国土。这一仗赢得十分漂亮,唐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他利用金德曼,将新罗的次战场转变成主战场,从而使新罗承受了高句丽最大程度的主力,唐军便自其中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这不但是一份军功战绩,还是一份十分耀眼的军功战绩。
    李世民嘴角笑意再次升起:“他年岁也差不多了,我打算过些时日让他理政,责令群臣,朝中之事若非十分紧要的,都可交由东宫处置。”
    皇上健在,由太子理政?
    长孙氏心神大震。
    李世民却犹自在说:“你也得忙起来,给他
    挑个太子妃。以他现在的年龄,亲事定下,过两年再成亲也使得。刚巧那会儿他理政也有些时间了,各方面处置应当都已得心应手,咱们正好来个双喜临门。”
    双喜临门?成亲与登基一起?
    长孙氏瞠目结舌,还没等她说出话来,但听咚一声,紧接着是奶声奶气的“哎呦”。
    李世民起身将李治从书架后揪出来:“你能耐了啊,什么时候学会偷听了?”
    李治不服:“谁偷听了。我先来的,比你们先来好不好。”
    “你来做什么?”
    “我同小皇叔玩捉迷藏呢。这里是你平日批阅奏折、处理朝事之地,他肯定不敢来,我躲在这最合适。”
    李世民:……你还知道这是我批阅奏折处理朝事之地呢?
    李治眼珠一转:“小皇叔这么久找不着我肯定急了,我去寻他。”
    一溜烟如泥鳅般从李世民的手里挣脱出来,滑溜溜跑走。
    东宫。
    李承乾眯起眼睛:“阿耶真这么说?”
    李治肯定点头:“我亲耳听到的,绝不会错。”
    李承乾咬牙切齿:“就觉得他最近的眼神与态度十分不对劲,合着是藏了一肚子坏水打算坑我呢。双喜临门?我可去他的双喜临门吧!”
    李泰与李丽质同时发问:“大哥打算怎么办?”
    李治赶紧抱住李承乾:“你说的我都做了。阿耶那边有何消息我都第一时间来告诉你。你得答应我,不管你想干什么,都要带上我。”
    “那你再帮我一个忙。”
    李承乾嘴角上扬,这样那样交代一番,李治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做到,然后兴高采烈离开。此后好几日俨然从熊孩子化身乖宝宝,一个劲缠着李世民各种装乖卖巧,黏乎乎,亲昵昵,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李世民的注意,拖住他的步伐。
    直到第四日,东宫仆婢满头是汗跑来,心急如焚呈上一份书信。
    此信是李承乾写给李世民的。
    【阿耶,我跟青雀丽质还有老裴微服私访、游历天下去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百姓那么多,我想去帮帮。正所谓鲜衣怒马少年时。没有一次离家出走的少年时代是不完整的。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岂不爽哉!咱们江湖再见!】
    信上内容不多,意思却很明了。
    李世民暴怒而起:“他走了?他以为自己是谁,说走就走,还带着弟妹。就他们几个?他到底知不知道这有多危险!”
    东宫仆婢欲言又止。
    李世民厉声大喝:“有什么话,说!”
    “殿下不只几个人,他还带了好些东宫宿卫。”
    李世民:……他是该庆幸这小子还知道带上人手以安全为重呢,还是该懊悔太早给了他那么多宿卫亲兵!
    淦!李世民当年给予兵权、给予东宫诸多特权、给予李承乾许多自主之权的时候绝没有想到,李承乾有一日会这么用。
    李世民眼中冒火,看着信上的每一个字狠狠咬牙。
    行侠仗义,快意恩仇?江湖再见?可真是长能耐了啊!
    “来人,给朕把这臭小子抓回来!”
    李治恶狠狠点头:“对,抓回来!”
    大哥不是人!明明说好不能丢下他的。让自己缠着阿耶给其创造机会,结果转头他带着哥哥姐姐走了,独独抛下自己。哼!就这还想逍遥天下?没门!
    李世民冷嗤:“自然要抓回来!没有一次离家出走的少年时代是不完整的?呵呵,离家出走是吧。江湖再见是吧。老子打断他的腿!看他还怎么走!怎么江湖!”
    “对,打断他的腿,看他还怎么走。”李治举双手赞成,并提醒李世民,“阿耶,你是圣人,说话可要算话。等把大哥抓回来,谁不打谁是小狗。”
    李世民:???
    李治信誓旦旦表示:“阿耶放心,你打的时候,我会给你呐喊助威的!”
    李世民:……并……并不是很需要。
    第154章
    贞观九年六月。青州博昌县。
    李承乾吃着碗里的酸菜鱼,轻笑道:“听闻此地食肆能吃到长安醉仙楼的味道,我还当是吹嘘呢,今儿一尝,确实是醉仙楼的味道,竟分毫不差。”
    说到最后四个字,李承乾眼中闪过几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