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306章

      在执委会拟订的停战条款里,其实并没有按天计算额外军费开支这一项,完全是陈一鑫为了敦促大明加快谈判进程,而临时增加的一项要求。
    最终能不能从大明手中要到这笔钱,陈一鑫其实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只要这个要求提出后能够打乱大明的谈判计划,那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上一次的谈判中,海汉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所以王承恩对此也是毫无心理准备。
    每天二十万两,这可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大明这几年卧薪尝胆,将每年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都充作了军费,即便如此,每年的军费开支也不过才白银百万两上下。陈一鑫这一开口就是一天二十万两,那要是多谈判几日,大明又得搭进去好几年的军费。
    王承恩立即表示反对:“陈大人,这不合理!两军交战,需要支出军费的也不只有贵国啊!”
    陈一鑫道:“王大人,你跟我争论合理与否没有意义,还是要以战场胜败为基础。贵国要是打赢了,那什么都好说。当然了,如果贵国赢了,我们应该也就不用坐在这里谈判了。”
    王承恩气得满脸通红,但又无力反驳陈一鑫。
    陈一鑫说得的确没错,大明若是能在战场上占优,那又何必还要忍气吞声在这里讨价还价。
    对方的狂妄让王承恩很想拂袖而去,但他最心里清楚不过,这个停战谈判的机会可是自己奔走数千里,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一旦谈判中止,立刻就会重燃战火,而京城未必能扛得住海汉的下一波攻势了。
    第一天的谈判下来,双方你来我往,但最终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海汉本就占据主动,陈一鑫自然是寸土不让。而王承恩看了这些条件之后心里也不免忐忑,不敢擅自做主,还是得先回去跟崇祯帝禀报,等上级来拿主意。
    当天下午谈判结束之后,王承恩没有再作逗留,立刻告辞乘车返回城内。
    不久之后,王承恩带回来的停战条款,摆在了御书房里崇祯的面前。
    崇祯面色铁青地看完了协议内容,愠怒道:“海汉人真是欺人太甚!要是答应了这些条件,我大明威严何在!朕还有什么脸面坐在这个位子上!”
    御书房里除了王承恩之外,还有几名大臣,但此时众人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应声。
    跟海汉进行停战谈判本就是崇祯拍板决定的,为此朝廷已经抓了一批主战派的官员,据说这些倒霉鬼被秘密交到了海汉人手上,可见其决心之大。
    这个时候如果谁不知趣地跳出来说句“皇上别谈了咱接着打吧”,那打可不是海汉,而是崇祯的脸。
    能站在这里的人,无一不是极为精明之人,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大伙儿眼观鼻鼻观心心入定,都等着崇祯把气发完之后拿主意。
    而这些人里边最清楚崇祯心思的,当然莫过于操办了全过程的王承恩。崇祯难道不知道海汉会提什么样的条件吗?他当然是知道的。
    远有自己从杭州带回来的消息,近有陈一鑫在前些日子送进城的劝降文书,海汉提的这些条件,其实很多都有预兆了。
    崇祯骂了这一通,其实是要旁人给他架好梯子下来,顺便塑造一个忍辱负重的形象。
    而这个架梯子的人,除了王承恩之外,再无更合适的人选了。
    王承恩干咳一声道:“皇上,海汉人提的条件着实苛刻,但奴才听对方口气,应该也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以奴才之见,这谈判还是得继续谈,不然海汉人继续攻城,咱大明的损失可就不是金钱能计算清楚的事了。”
    崇祯怒道:“朕将此重任交付给你,你却只谈成这样,办事不力,该当何罪!”
    王承恩噗通一下跪倒在地,脑门直接贴在了地板上,颤声应道:“奴才无能,望皇上恕罪!”
    崇祯哼了一声道:“照这个方向谈下去,只怕朝野上下都会认为这个结果不可接受,要不还是换个人去谈吧!各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几个内阁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不约而同开始为王承恩开脱起来。
    “皇上,王公公先去杭州,再赶回京城,这来来回回几千里,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啊!”
    “皇上,王公公一片赤胆忠心,朝野上下可不会有人怀疑。海汉人提的条件虽然苛刻,但王公公必定会尽力为我大明争取利益。”
    “皇上,对方万一不接受我们临阵换人,那就得不偿失了。再说了,王公公在杭州跟海汉执委会都谈过了,最了解对方想法的人,非王公公莫属啊!”
    “皇上,我等愿联名保举王公公,继续担当谈判重任!”
    王承恩当然没有这么高的威望,能让内阁大臣们异口同声说好话,还一口一个王公公,态度简直是透着三分恭敬。
    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常的场面出现,说白了众人都是不想去接王承恩背的这口锅而已。
    尽管这是一个出头的机会,但风险极大,他们自认去了也很难比王承恩做得更好。到时候谈出来的结果大差不差还是这样,那承担骂名的可就是经办人了。
    王承恩跪在地上,也看不到这些人的神情,但脑子里却能想象到一张张谄媚的面孔。
    他虽心中暗暗叫苦,但也知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本就是崇祯有意为之。而御书房里这些大臣,甚至包括自己在内,统统都是在配合崇祯演戏罢了。
    到时候追究责任,王承恩是众大臣一力推举的人选,谈成什么样,那都不能归咎于崇祯了。
    有了台阶可下,崇祯的语气果然稍稍缓和了一些:“朕也知道,不管是各位爱卿,还是王承恩,对朕的忠心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此大事,朕也不愿独断专行,但既然各位都觉得还是王承恩合适,那朕就顺从各位的意见吧!王承恩,还不谢过各位大人?”
    王承恩连头都没抬,就跪在地上应道:“奴才多谢皇上恩典!多谢各位大人保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