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556章

      石迪文问道:“我国过去也曾发行过铁路债券,你们当中有谁对此做过研究吗?”
    见众人沉默不语,石迪文倒也没有觉得奇怪,毕竟铁路债券这东西在市面上不常见,这些年轻人也未必有机会接触。
    他继续说道:“如果单单只是比较经济收益,那可能铁路债券的确比不了大宗贸易获利丰厚,至少明面上的情况是这样。但你们要知道,愿意掏腰包大笔购入铁路债券的有钱人,所看中的往往也不只是债券本身的收益,还有其稳定可靠的特性。”
    众所周知,利润丰厚的贸易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跨国跨地区的商品贩运,凭借其在原产地之外的稀缺性来获得高收益,如来自西方的商人将大明特产的瓷器丝绸等商品运到欧洲贩卖,就是属于此类贸易。
    这类贸易虽然收益不错,但因为要跨地区长途贩运,其经营风险也不容忽视,生产、采购、运输、交接、结算,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风险,对于商家的实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另一类则是通过垄断方式来经营的特种商品,如盐、铁、烟草等等,这类商品往往是生活乃至生存的必需品,普通商人很难获得其经营权。即便极少数能拿到特许经营权的商家,也同样得面对贩售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但即便是有丰厚的收益,大商家所掌握的资金也不可能全都投入到经营活动中,必定会留有一部分钱财作为流动资金。而如何利用手头富余的资金来生财,对大商家来说也是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过去有钱人要么在家中屯集大量现银,或是通过钱庄等方式放贷获利。但在地窖里屯银冬瓜毫无收益,放贷又得面对可能无法收回资金的风险。
    海汉银行出现后,大商家发现将资金存入银行保管还能获得利息收入,虽然不多但胜在安全稳定,而且也便于进行贸易活动的结算。而由官方和海汉银行联合发行的工程债券,也很快就成为了另一种投资方式。
    海汉早年在修建昌化至儋州的铁路时,便已通过海汉银行在国内发行了总值数百万元的铁路债券,因为其收益比存款更高,所以在当时就取得了不错的融资效果。有钱人很乐意将手头的富余资金换成收益稳定的铁路债券,必要时也可将债券提前出售换成现金。
    “对于有钱人来说,购买这种由官方发行的工程债券,是一种省事省心的理财方式。不用操心经营过程,也不必担心回本问题,就能让手里的闲钱资金产生稳定的收益,天底下也很难找到比这更稳妥的路子了。”
    石迪文说到这里,又再次拿起茶杯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当然了,除了经济上的收益之外,这也是一个赢得官方认可的途径。有钱人想要证明自己对新朝的忠诚和服从,拿钱出来投资这类耗资巨大的基建工程就是很好的表现方式。”
    海汉对大明的取而代之,虽然在大部分地区是以和平的方式在进行交接,但富裕的士绅阶层可不会完全放心,很多人都在想方设法地走上层路线,以求在改朝换代的乱世中保全自家的荣华富贵。
    但想要赢得新统治者的信任又岂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就算是想给新上任的海汉官员送礼,往往都不得其门而入。
    而出资参与官方主持的基建工程就没有什么门槛了,并且购买工程债券并不是单纯的出血,反而还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又能得到与海汉高官接触的机会,对有钱人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
    陶弘方道:“听起来的确是个不错的手段,那石伯父有否调查本地士绅的意愿?”
    石迪文点点头道:“调查工作是肯定要做的。我已经会晤了不少人,向他们询问发行铁路债券的看法,绝大多数人都很乐于参与进来。目前我已向执委会提交了相关的申请,就等着三亚那边批复了。”
    陶弘方接着问道:“那想必迁都计划之中,类似杭宁铁路这样规模的大工程也不止这一个吧?石伯父是打算都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工程所需的资金吗?”
    石迪文道:“光是杭州和宁波之间的陆上通道,目前已经策划了两条路线,一是铁路,二是官道。官道的工程规模相对要小一些,主要是对大明时期的官道进行改扩建。此外我还计划在杭州湾北侧也兴建一条通往海岸的陆上通道,将杭州府、嘉兴府、松江府串连起来,把长江入海口也纳入到未来京城的辖区内。”
    众人听得悠然神往,他们都是在海南岛长大的一代人,从小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明白便捷的交通对发展地方经济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若是石迪文的构想能够实现,那么在杭州湾的南北两岸都会拥有交通便捷的陆上通道,将这片区域的多个州府串连起来。
    以这片区域所拥有的人口和经济基础,如果能让交通条件大幅改善,那么复制出海南岛现有的繁荣状况也不是不可能。
    便听石迪文继续说道:“待湾区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们还可以逐步将湾区以北的太湖周边和长江流域地区也吸纳进来。苏州、扬州、南京,这些地方的基础也相当不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完全可以和湾区同步发展,让这个区域成为我国未来最繁荣的一片地区!”
    石迪文的构想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他在穿越前虽然是在北美洲生活,但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也不陌生。既然这片地区在明末就拥有极佳的客观条件,不仅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更是这个时代的商贸发达地区,那完全可以利用海汉的开发能力,将这里建设成十七世纪的世界中心。
    而他的这些构想,对于执委会来说当然也并不陌生。迁都计划能够顺利赢得执委会的支持,这一部分内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