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206.第206章 第二梯队

      对于家父子来说,于小宝今后的出路就是天大的事情,但对执委会而言,从归化民中挑几个听话可靠的人去广州并不是什么大事,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便定了下来。六名穿越众,加上十名归化民,将组成第二批开赴广州的人手。不过他们的出发时间还得再等两三天,因为驻广办要求的物资当中,像洁具、锅炉和铁制门窗等等都必须得按照他们用电报发回来的尺寸进行订制,就算再怎么赶工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这批人将搭乘刚刚做完维护的“海训02”船前往广州,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海运部下属的数人,他们将在回程时负责把驻广办新买的那艘二手福船驶回胜利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施耐德和何夕都认为驻广办的安全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执委会还是坚持在第二批人员中安排了较多的武装人员。十名归化民当中有八人是从民兵中挑出来的骨干分子,并且配发了军工部门刚刚定型开始试产的二七式燧发枪。不过新枪虽然已经定型,但短期内还无法量产——军工部门几乎所有的产能都用在了赶制“福瑞丰”的军火订单上,暂时无暇生产新枪。并且执委会要求火绳枪的储备量需在三百支以上,以备下一步开始向越南内战的交战双方出售。
    除了八名民兵之外,剩下的两人一个是于小宝,一个是造船厂高级船匠张天贵的小儿子张千智。这张天贵就是让于大山念念不忘的竞争对手,福建人氏,曾参与过多种民船、战船的建造工作,后来因为福建沿海的战乱,举家流落到广东,当初“福瑞丰”第一次在广州替穿越集团买船招募人手的时候,他便应募来了胜利港。到港之后因为有造船经验,张天贵便被分配去了造船厂,在那里很快就显示出了过人的专业水平,引起了海运部的重视。
    对张天贵这一家子船匠,执委会在经过研究之后认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优厚待遇,于是破例将张天贵的劳工等级在短时内就升到了****,升级的速度比于大山还快了近一倍。当然了,如果论可靠程度,执委会还是愿意相信“投身革命”更早一些的于大山,给予张天贵的待遇更多还是看中他身上的本事。
    不过现在在海汉治下的劳工虽然已经突破两千人,但****劳工数量仍然极其稀少,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不管是于大山还是张天贵都属于重点培养对象。那么对于这有限的几个人来说,谁能率先升级到四级劳工,无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归化民第一人,嘴上虽然没人会说,但私底下可是都较着劲——就算是选派归化民去广州这样的事情,也会在民间引起小小的波澜。而高级工头于大山与高级船匠张天贵,无疑是这场竞争中最具实力的两人。
    于小宝和张千智的双双入选,象征着这个回合双方打成了平手,于大山对于这个结果也还算满意。唯一有点遗憾的是,下次碰到张船匠的时候,似乎自己没什么优越感可以向其展示了。
    于小宝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跟张千智在学校里也是同班同学,关系相处得还算不错,并没有父辈之间的那种竞争感。这次去广州能有这么一个小伙伴同行,对于小宝来说反而是一种不错的安排。他唯一感到的遗憾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符力最近回符山峒去了,恐怕没机会进行告别,而这一去广州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了。
    这十名归化民的选择规则,也是严格依照了新近出台还尚未对外公布的《归化民管理条例》来进行,其中第五条规定,“凡派驻外地重要岗位的归化民,需优先选择思想可靠,在大本营有家属或亲人居住的人员”。这十人无一例外都是如此,至于何夕所担心的那种“孤儿心态”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来说还为时尚早,近期内还不会有孤儿出身的归化民进入军、政系统当中任职。
    九月十一日,所有的后勤补给物资终于备齐装船,第二批赴广人员也在胜利港全部登船准备出发。就在船只缓缓驶离码头的时候,趴在船舷上的于小宝看见符力骑着自行车正飞驰而来,冲上码头栈桥的时候车把差点刮到几名送行的海汉首长。
    符力几乎是快到栈桥尽头的时候才捏住了刹车,然后抬手使劲朝船上的于小宝挥手,大声喊道:“小宝,一路顺风!”
    于小宝将手拢在嘴边,也大声喊道:“符力,好好念书!”
    于大山站在码头上目睹了这一幕,嘴里咕哝道:“这小子倒是还知道念书要紧……”
    在“海训02”船上担任这次出航指挥任务的是海运部二把手孙长弥。这次“海训02”不但担负了将这批人手物资安全送达广州的任务,而且还要利用这次行程完善两地之间的航路图制定工作,以便为将来的两地间通航做好技术准备。而航海技术专业出身的孙长弥,无疑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好人选之一。除了孙长弥之外,执委会还特别征调了摩根医生同行,拥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老摩根将在回程时负责新购入那艘二手船的指挥工作。
    绘制航路对于拥有大量精密海图的海运部来说并不是难事,相比同时代的船员水手,海运部下属这些帆船在海上的航行效率无疑要高得多,所需做的工作基本就是按照已经在电脑上绘制好的路线实际走上一遍,然后将行程仔细做好记录,以便于海运部事后制定出可实际执行的航程安排。
    “海训02”驶出胜利港之后,便转向西南,绕过了亚龙湾,径直驶向此行的第一站铁炉港。前几天安西在会议上提出新盐场开发计划之后,也引起了执委会足够的重视,对于其中的候选地点之一铁炉港,便借着“海训02”北上广州这个机会安排了实地考察,以便后续对当地的开发可能性作出评估。
    铁炉港这个地方原本是有少量沿海渔民居住,不过近几个月都逐步迁移去了生活条件更好的胜利港定居,慢慢已经恢复成了无人区的状态。
    铁炉港南端是从田独内陆一直向东延伸过来的亚龙岭,这道横亘东西的山岭长达十几公里,南边是风景秀丽的亚龙湾,北边是地形隐秘的铁炉港。从地图上来看,亚龙岭与西北边相邻的白石岭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这条六七公里长的山谷两端,便分别是田独工业区与铁炉港港湾。不过日后真想要打通这条陆上通道,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就是了。
    帆船沿着海岸线曲折前行,一直到驶入铁炉港外的u型海湾之后,才看到南端紧贴着亚龙岭的山脚下有一道宽不过百余米的狭窄航道通向内陆。这处航道口因为南端亚龙岭和岸边树木的遮掩,不驶到近处设置都难以发现,隐蔽性的确是相当好。
    从这个狭窄的航道驶入之后,才能真正见识到这里地形的奇妙之处。航道以南是高耸的亚龙岭,而以北则是一马平川的沿海滩涂,仅仅一条水道相隔,两岸的地形就相差甚远,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地质面貌。
    “从地图上看,这地方还是个高尔夫球场啊!”孙长弥对照着卫星图,再看看眼前被红树林占据的荒滩,不无感慨地说道:“沧海桑田,造化神奇啊!”
    “以后能在三亚建一座高尔夫球场就好了。”摩根不无遗憾地说道:“我穿越的时候还带了一套高尔夫球杆,真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它们在派上用场。”
    “放心吧老摩根,你的球杆会派上用场的。”孙长弥安慰道:“即便执委会没这打算,以后你自己也可以买块地来建球场。”
    “no!no!no!”摩根很严肃地摆摆手道:“我们已经不允许私人买卖土地了,不是吗?所以只能租,不能买。”
    孙长弥哭笑不得道:“摩根,做人别那么死板行吗?”
    “我是医生,严谨是我的职业操守。”摩根很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甲板的另一边,军警部的人正在讨论在这里修建防御工事的可行性。这次除了摩根这个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之外,军警部只派出了两名成员出行,在这里完成考察任务之后,这两名成员将随船北上广州,担任驻广办的保卫职责。
    军警部这次派出的是两个年轻人,萧良和虞尧,都是在穿越前一年左右才从部队退伍回来的,按照军警部的评语,这两人“军事素质和思想素质都比较过硬,可堪重任。”
    军警部作为穿越集团中的实权部门,人员实力也最为雄厚,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军警部的人事档案里究竟还隐藏着多少好货。而自从上次钱天敦的事情之后,军警部再向执委会推荐人选时的质疑声就少了很多,就连一向喜欢跟军警部唱对台戏的蒙贺也学乖了不少,这次直接就对军警部推荐去驻广办的人选投了赞成票。
    萧良指着南边的山岭道:“按照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这里在后世有一个规模不小的采石场,如果需要修建岸防工事的话,这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位置。”
    “我看修工事倒不难,无非是多派些劳工而已,真正的难处是修完工事之后的事情。”虞尧显然没有萧良那么乐观,摇摇头道:“你看胜利港现在造的岸防炮工事,炮位造好了炮还不够用,据说最快也得明年中旬才能全部部署到位。这边再来建个工事,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
    萧良摇头反驳道:“胜利港的岸防炮不能部署到位,那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颜总现在一心想要把胜利港的岸防炮直接上到24磅以上的重炮规格,军工单位的产能跟不上啊!像铁炉港这里这么狭窄的水道,只要几门6磅炮或者12磅炮就能封锁,这种规格的炮对军工部门来说就没什么问题了。而且这里的航道呈s型,我们完全可以把炮台布置在阴面,这样即便入侵者有射程更大的重炮,在航道之外也没法对我们的防御工事造成威胁。等驶入航道,我们再用精准的小炮从高处挨个点名就行了。”
    “你说得倒是轻松,但做起来没那么简单的。”虞尧对于萧良的盲目乐观并不赞同:“我就说一件事,炮手你怎么解决?6磅炮最少也得要四个炮手,12磅以上的火炮需要六个炮手,我们现在一共训练出了多少炮手?能独立操炮的民兵又有多少?”
    这下算是击中了萧良的软肋,虽然军警部中大部分人都是“大炸逼主义”的坚实拥趸,崇尚的是火炮洗地,弹幕徐进这种丝毫不给对手留下生机的作战策略,但实际操作起来除了制作火炮中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之外,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炮手的培养。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物资还是人员,军警部的炮兵训练计划都仍然处在一个比较窘迫的状况下。开发黑土港的时候,为了省出足够的火药供黑土港当地开山修路,炮兵训练就不得不因此而暂停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而军工部门目前还是以6磅炮和12磅炮为生产的主要对象,对于更大口径的火炮并无多余的产能去制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岸防炮工事的建设速度延迟。
    而培训一个合格的炮手,掌握基本的操炮流程只是入门课而已,想要真正在战场上发挥出火炮的威力,那么炮兵必须得熟练掌握更多的战斗技巧才行。如何对目标观瞄、测距,压制、摧毁敌方的炮兵和指挥系统,支援、协同本方的其他兵种作战,这些战斗技巧和相关的战术都必须得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练成。
    土著民兵们虽然很听从指挥,也有一定的训练热情,但还是有两个根本问题是教官们现在也无法解决的。第一是文化问题,这些民兵九成以上都不识字,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无法理解教官们所说的观瞄测距法,更别说利用火炮发射角度和装药量来调整弹道这么高深的学问。即便教官们已经制作出了详细的射表让民兵炮手们背诵,但真正能做到理解之后活学活用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能交给时间,通过长期的训练来让民兵炮手们逐渐熟悉火炮性能,总算还是有一条可行的路子,但另一个问题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这些民兵根本没人上过战场,也不明白战场上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更谈不上理解教官们所说的“火力支援”、“步炮协同”之类的战术。
    这个弊端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并不明显,民兵炮手们只要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官的命令就可以了。但如果真正在战斗当中一旦失去了穿越众的指挥,那么这些民兵炮手对战场局势的判断能力会极速下降,这一点已经经过数次的演习得到了证实。没有穿越众指挥的民兵炮手对于设定的战场突发状况完全缺乏应对能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火炮掩护步兵推进”命令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完成,这可不是军警部想要看到的局面。
    目前军警部的应对策略就是从大资料库里找出若干近代战争电影,从中截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战斗场面,定期组织民兵炮手和基层指挥人员观看,并且由教官对具体战术进行解说,以帮助这些脑子里根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民兵们树立起战斗和战术的概念。
    当然了,这种“看电影学战术”的方式进展可以说非常缓慢,除了极少数有天赋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就算看上十次百次,也不会真正理解教官们口中所说的“战术”的含义。这就像后世那些热爱看战争片的军宅一样,绝大部分人就算看上十年二十年,其军事水平也仍然只会停留在键盘军事家的程度上——真正的战争,毕竟跟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话说回来,就算是这些当教官的穿越众,也没有人真正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场面,穿越之后发生在胜利港的两次武装冲突是军警部当中大部分人人生当中所经历的仅有的两次战斗。教官们虽然都受过系统的军事技能训练,但也很难有什么具体的亲身战斗经历对民兵们进行讲解,训练效果自然也就有限得很了。
    两人都放弃了继续争论下去的念头,因为他们出来之前都已经隐隐感受到了军警部高层的态度仍然是倾向于选址铁炉港,因为相比另一处待选地址莺歌海,这里的地形已经算是对防御方相当有利了,而且海陆都毗邻目前的执委会控制区,对这里进行开发也更符合执委会一直以来打造“大三亚”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