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满级大佬穿成农家女 第724节

      所以这一次,这童生是带着女儿一块过来面试的。
    舒予对孩子一向有耐心,尤其听说这孩子小时候经历的那些变故,总会让她想到家里的弟妹。
    她让人给小姑娘送了糖果点心,听她奶声奶气又小心翼翼的道谢,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抬眸对那童生说道,“常家仪,你被录用了。”
    这常家仪的学问毋庸置疑,至于品性,从他对待女儿的态度就知道了,大问题没有。至于其他的……
    “不过我们这边惯例是三个月试用期,要是三个月后,你做的不好,那我们也不会客气留人的。你放心,这三个月都是有工钱的。若是三个月后你能留下来,那工钱会往上涨。”
    (本章完)
    第2283章 录用
    常家仪一听,暗暗的松了一口气,紧跟着又问,“那我女儿……”
    “书院会给每个员工都分配住的宿舍,独自一人的,四个人一间房,房间会比较大。若是有家庭的,那会单独分一间房,只是房间会比较小。晚些时候等招工结束,会有人带你们去看看住的房舍的。”
    常家仪眼睛亮了亮,“多谢路县主。”
    “好了,时间还早,你带小姑娘到处转转吧,外边有茶水点心,可以吃点东西,别饿着孩子。”
    “是。”
    常家仪出去了,舒予看向另外一位童生。
    这童生五十多了,据说一直在往上考,考了三十多年,至今没有结果。
    他自己倒是早就不想考了,奈何家里人不同意。早年间家里条件不错,能供应的起。现在家道中落,妻子去世,家里的儿女怪他没本事,一大把年纪除了读过书什么都不会做。
    这老童生读书多年多少还有傲骨在,被儿女这样嫌弃,他也不愿意在家里呆着。
    听说这边招工,他就来试试。
    别的不知道怎么样,但舒予看过他写的字,非常好看,有种打印机打出来的那种工整。
    老童生说,他其实在读书上没有天赋,要不然这么多年也不会连秀才都考不上。
    就是因为没天赋又被家人寄予厚望,只能死记硬背,经常是背书抄书。
    这写得多了,手上不仅老茧硬邦邦的,字体也非常好看。
    这样的话,以后书院里的抄录事宜,老童生不是正合适吗?
    舒予做主将人留了下来,老童生很高兴,有一种……浑浑噩噩中找到了自己价值的感觉。
    后面舒予又面试了几个,有认字的,也有不认字的。
    不过来的大多都是男子,少数的几名妇人十分局促,隐隐有后悔来此的样子。
    但其中一位妇人却有一手好厨艺,书院是有食堂的,目前大厨是有,还缺帮厨。
    这妇人以前是在大户人家当厨娘的,别的不说,做的吃食很精细。
    舒予琢磨着,食堂里可以做固定的大食堂,但单独点菜也是可以的嘛。
    若是她在这做得不自在,舒予倒是不介意将她挖回自家去。
    招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除了给书院招人,她还看中了几个打算忽悠到自家作坊去。
    舒予这边的纳贤堂招工事业如火如荼,而另一侧的桃李堂更是热火朝天。
    孟允峥等人都到了桃李堂外后,就将招生的要求又说了一遍。
    “此次招生,入学的学子年龄自五岁以上。启蒙班从五岁开始,到十六岁止。”
    这样的要求,主要是五岁的年龄正正好,再小一点,那就不是给孩子启蒙,是在带孩子了。
    至于十六岁止,那是因为十六岁已经到了男子成婚的年龄。当然,想要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可这个年纪才开始启蒙,说明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十六岁已经成了家里的壮劳力,甚至已经娶妻生子了。读书一途前路漫漫,他读书没问题,可到了该承担起家里责任的时候却才开始榨干父母妻儿的所有价值,那这样的学生,孟允峥也不打算收。
    (本章完)
    第2284章 你可以自己洗衣服
    当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也会特殊对待的。
    这是启蒙班的招生要求,启蒙班之后,就按照功名来招生了。
    启蒙过了却还是白身的,会有四个班。这部分人目前最多,像二牛大宝他们都是。以后若是还有更多的学生,会再多加班级。
    紧跟着就已经参加过县试院试,并且成了童生的学子,暂定两个班。
    随后就是秀才了,秀才大多数都是在县学读书。不过孟允峥之前已经挖了几个过来……
    最后就是举人,举人更少,目前峥路书院还没有举人的学生。
    但不着急,有两位先生在,很快就会有的。就算他们不入学,在书院呆上半年以上,到时候考上进士,那也属于峥路书院的名额。
    别的不说,当初在京城的时候,荀盛他们都是打算过来的。他们如今正在一边游历一边往东安府这边来,想必再过不久就会到了。
    “招生的情况就是这样,现在说明住宿的问题。书院有房舍,四人一间。八岁以下允许回家住,但需要按时上下学。八岁以上都要住校,休沐的时候才能回家。若有事情可以请假,说明缘由也能允许归家。”
    一听这话,人群顿时响起嗡嗡嗡的讨论声。
    有个十来岁的小胖墩问道,“山,山长,那我能带书僮吗?”
    孟允峥笑道,“不能。”
    “那我要住在书院里,不能带书僮,我的衣服就没人洗了。”
    孟允峥,“你可以自己洗。”
    小胖墩瞪大了眼睛,不止他,其他一些家中有下人的小儿都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我不会洗。”
    “可以学。”
    小胖墩都要哭了,“可是,可是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洗衣服的。”
    旁边有父母也觉得孟允峥有些不像话,他们送孩子来读书,怎么还要洗衣服呢?家里有下人,没下人的也有母亲洗,哪里都轮不到孩子吧?
    孟允峥倒是很有耐心,“你们是来读书的,但却不仅仅只是为了读书。你们还小,很多事情可能并不清楚。难得有机会,那我便同你们说一说我在会试时候的事情吧。”
    这是要传授经验啊。
    众人的眼睛噌的亮了起来,立刻挺直了脊背,听孟山长说话。
    孟允峥,“会试有九天,想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九天六夜的时间,我们都要在考棚里度过。所谓的考棚,我想你们中很多人大概不知道,他就这么长。”
    他在旁边的书桌比划了一下,“还没这书桌长,而我们的吃喝拉撒,就在这一小小块天地解决。”
    年长的学子早就知道,年幼的像是小胖墩以及他们的父母,却都一脸错愕,紧紧的皱起眉头来。
    “睡觉的时候,我们要将桌板拆下来铺平。这桌板不轻,所以我们需要有力气。吃饭的时候,要么吃干粮,自己拿着贡院发的小炉子和炭火煮点热乎的。春闱天气最是寒冷,更何况是在京城,不吃点热乎的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生火煮东西吃。”
    (本章完)
    第2285章 山下村子的生意来了
    孟允峥不理会众人的苦逼表情,继续道,“下雨的时候,若是遇到漏雨的屋顶,会非常麻烦,卷面湿了不说,人还会生病,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修补屋顶。”
    “刮风的时候,发丝凌乱容易遮挡视线,影响考试,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给自己梳几个利落的发型。”
    众人越听表情越是纠结,这考试怎么这么多事情,像是去受罪的?
    倒是那个小胖墩对于洗衣的事情非常执着,“可是孟山长,您方才说的这几种,也不包括洗衣服啊,在考场上我们不需要洗衣服。”
    孟允峥笑道,“考场上自然是不需要洗衣,可你的人生难道只有考场上是独自一人吗?我们的书院叫做峥路书院,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意。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在书院学习之外,外出游历增长见识也是必要的。当然,你可以带上书僮一起走,可如此一来,你游历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在做文章的时候,还能从其他角度切入,写出与众不同又切实有用的地方吗?”
    众人一愣,开始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峥路书院不是只教书,还会教大家如何独立自主,如何应付突发情况,在遇到意外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的化解。就好比在考场上,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到那时,能帮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若是你什么都不会,只是学问做得好,却在考场上无法自己煮吃食,无法自己补屋顶,连九天考试都坚持不下来,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孟允峥不欲多说,开学第一天,不着急,慢慢来。
    “我言尽于此,大家若是还有意入学峥路书院,现在可以排队了。有什么疑问,可单独询问这边学生,他们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他说完,就退到后面去了。
    原本候在一旁的学生们面前,瞬间涌过来好些人,问题一个接一个。
    有问束脩的,有问他们是不是自己洗衣做饭的,有问家里离得远,能不能在书院租一间房住下来陪孩子的。
    其他问题都还好,最后一个问题问的人比较多。毕竟很多学生并不习惯住宿,年纪小的还是需要父母或者下人陪伴在身边的。
    舒睿作为代表,进行统一回答,“学生入学后,书院是不允许外来者再入内的,一来是维持书院的秩序,二来也是保障学生的安全。当然,门边的倒座房这边有接待室,你们若是要接孩子,可以在接待室等候,所以,书院并不提供孩子父母租住的房舍。”
    “你们想租房,山下有村民的房子都是新盖的,价格都很实惠便宜,倒是可以暂做落脚处。”
    所谓的山下村民新盖的房子,就是作坊附近那一片地基。
    早前舒予买地基的时候,好多人都跟着一起入手,尤其是作坊里的几个管事和员工,这两年陆陆续续的都盖起来了。
    有些人工钱虽然高,但买地基盖房子的钱还是掏空了家里积蓄,好在房子簇新,他们可以租出去。
    (本章完)
    第2286章 这年纪的孩子
    问能不能租房子的,大多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像农户家的孩子,家里父母都要忙活,哪里有空在这里陪读,更别说每日接来接去的,所以他们并没有这样的顾虑,直接将孩子放在书院就行了。
    等到每十日一休沐的时候,再过来接孩子回去住一天。
    因此他们就关注了一下束脩问题,听说第一年束脩有优惠,价格跟那些学堂大差不差的,他们就很快排起了队伍。
    这会儿排在最前面的,反倒是他们这些人。
    有钱人家的选择多,顾虑多,问题也多,到最后甚至有几户人家摇摇头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