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文学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寒门天骄(科举) 第133节

      但庄明的船可以。
    虽然庄明手底下的人去倭岛附近查探消息,开的不是战船,而是冒充倭人低调行事。但长年累月下来,还真就让他们探明白了不少倭岛的消息。
    梁千山拿六月到十月的时间点去问庄明。庄明先是一愣,仔细想了一番后,才抚掌大笑道:“朝中有高人啊。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据我手底下的探子查探到的消息,这个时候,倭岛附近似乎风浪极大。”
    梁千山恍然大悟,对正宁帝的命令更是心服口服,同样开怀大笑,“朝中既有如此高人,我们此行,想来更是顺风顺水!”
    庄明看了梁千山一眼,不知为何,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萧景曜那张过分年轻俊秀的面容。
    这件事,有那位年轻的萧大人的手笔吗?
    庄明对倭岛周围的岛屿情况比梁千山更熟悉,在梁千山的邀请下,庄明作为梁千山的幕僚,跟着闵州水师一起登上了征讨倭岛的战船。
    大抵真的是天命在大齐,他们这一路当真顺顺利利,经由段氏造船厂精心制造出来的战船,光是那巍峨高大的船身就给人无限的压迫感,再加上船身装载的大炮,黑压压的战船将倭岛那么一围,通向地府的大炮口往倭岛的土地上那么一对,倭岛临海百姓纷纷成了鹌鹑,拖家带口逃命。
    倭国的使臣团被大齐扣了许久,朝廷那边算着时间,等到闵州水师那边快出兵了,才将倭国使臣放了回去。
    倭国使臣团和闵州水师,几乎是前后脚到的倭岛。
    使臣团还在慌慌张张地告诉天皇大齐已经知晓屡次侵犯他们海境的倭匪,得到了倭国的暗中支持,其中更有井鸢家族的武士,大齐皇帝震怒,要派兵攻打倭国的消息。至于那个酒后说漏嘴的使臣,早就切腹谢罪,但他的死亡,并不能减轻大齐的怒火,还请天皇尽快做出决定,上书向大齐请罪!
    天皇还在犹豫之中,那头就有人屁滚尿流前来报信,说是倭岛周围都被大齐水师压境,黑洞洞的大炮已经对准了倭国,随时随地都可以开炮。以大齐水师的战力,若是让他们登上岛,倭国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拿下倭岛,正宁帝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让闵州水师出动战船,兵临倭岛海境,二则是暗中支持高黎,让高黎也对倭岛出兵。
    这会儿高黎还是大齐忠心的附属国,畏惧崇敬大齐的强大,对大齐的命令不敢置喙,在大齐派来的将领的指挥下,高黎同时对倭岛出兵。
    这一下,天皇更是头大如牛。哪怕现在的权力并不全在天皇手中,但他依然为此感到惴惴不安。倭国若是亡了,以大齐的手段,他这个万世一系的天皇,估计也就到顶了,也别再提什么子孙后代,能保住性命就是上天开恩。
    但倭国真的能对抗强大的大齐吗?
    天皇和其他掌握实权的将军们陷入了绝望之中。
    有人忐忑不安,每天都从噩梦中惊醒,也有人想要血战到底。还有人跑出屋子,挥舞着武士刀不停砍人,状若疯癫。有了一个开头的,倭岛都城中竟然出现了贵族屠杀庶人为乐的景象,甚至还有人以此来比赛,看谁屠杀的庶人更多,谁的武士刀更锋利。
    这一切,正宁帝和萧景曜他们当然不知情。
    庄明的人潜进倭岛,发现各地都有这样惨状的事迹后,整个人都不好了,简直难以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赶紧将这事儿上报给了庄明。
    庄明和梁千山也沉默了,一封加急密报,将这事儿呈报给了正宁帝。
    正宁帝揉了揉眼睛,又认真地看了看信中内容,脑袋上顿时挂满了无数的问号。
    萧景曜被正宁帝紧急传召进宫。
    看着正宁帝和阁老们一脸困惑的样子,萧景曜看完这个消息倒是十分平静,只是说道:“民族特性而已,大概他们觉得,与其让庶人死在大齐的兵卒手中,不如死在他们手里吧。在他们眼中,庶人如同牲畜,没有想法,死了一茬还有一茬,可以随意任他们宰割。”
    上辈子的时空中,岛国战败宣布投降后,将五百多名留在华夏的岛国妇孺屠杀殆尽。说得好听点,叫“玉碎计划”,实际上就是他们自己想逃跑,不想带上这帮累赘,又不想他们落在苏军手中,成为倭人犯下累累罪行的人证,所以举起了屠刀。
    这样自私的人,现在到了生死关头,最后疯狂一把,带走更多的性命,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正宁帝和阁老们无法理解他们这种心态,也没必要强迫自己去理解这份诡异的心态,只是叹了一句,“如此一来,我们大齐,最终救下他们的百姓,也算是民心所向的王者之师了。”
    谁能想到倭国贵族还会有这样的骚操作呢?
    自掘坟墓,大概就是他们这样的了。
    李首辅眉头微皱,“拿下倭岛,日后只能从海上管理,未免太过麻烦。”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狐疑地看了李首辅一眼,心说现在拿下倭岛的话,倭岛对大齐来说,确实算是一块飞地,难不成李首辅想把高黎一并拿下?
    这样大陆也通了,更便于大齐的治理?
    正宁帝也听出了李首辅的言外之意,笑着问道:“爱卿意欲何为?”
    李首辅肃容拱手道:“大齐拿下倭岛后,倭岛残存势力必然不安分,定然会想方设法煽动民乱,不利于大齐开采金银矿。若是想办法,将倭岛上的人换掉大部分……”
    “可以将原本的倭人分散安排进倭岛附近的岛屿,以及高黎境内,再从高黎调人进倭岛。如此一来,即便倭国还有残存的势力,也翻不出风浪来!”正宁帝眼神一亮。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嗯……如此一来,后世可能又会少一个世界小偷吧?
    大齐真是功德无量。
    高黎和倭岛的形势并不一样,李首辅等人的意思是徐徐图之。先将倭人安进高黎境内,再挑起他们的纷争,最终大齐派兵平乱,怎么决定,自然是由大齐说了算。
    将他们打下来不算特别大的问题,现在周围一圈的战斗力,都比大齐差了一个档次。不管是将领兵卒的素质,还是兵器甲胄的数量与质量,他们都不能和大齐同日而语。
    打下来后怎么治理,让百姓归心,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李首辅等人的关注点在这里。
    现在大齐兵强马壮,国库充盈,可以负担得起双线作战。不论是正宁帝还是阁老们,心中都生出万丈豪情。
    开疆扩土,本就是评定一位君主功绩的重要项目。正宁帝若是能顺利拿下高黎和倭岛两地,再将倭岛的六百多座金银矿全部扒拉进大齐的口袋。如此功绩,后世评点历代帝王,正宁帝高低也能进顶峰帝王圈。
    前五不敢说,前十定然有正宁帝的一席之地。
    明君与贤臣都是互相成就。正宁帝一朝,光芒熠熠,惹人注目,李首辅和胡阁老等能臣,自然也能名垂千古。
    文臣的最高梦想,就是想在《某相传》中单开一页,别人的记载不过几句话,他们的记载一张纸都写不下。在史书传记中排名更是靠前,再配享太庙,拿到个“文”字做谥号,这辈子堪称完美。
    李首辅等人已经做到了文臣的顶点,现在更想要的是一个完美无瑕的身后名。
    征讨倭国一事,显然也能让他们的功绩再添辉煌的一笔,谁能不激动呢?
    萧景曜反倒成了几人中最淡定的那个。
    主要是青史留名这种成就,萧景曜早就达成,并且还蹭了研究院和刘白芨的功劳,指不定后世研究中,发现萧景曜不仅出现在历史书上,还有可能出现在政治书、医学书和生物地理以及数理化等领域的书籍中。
    就……萧景曜拿出来的那些书籍,都没藏着掖着,全都是他辛辛苦苦默写下来,当了回搬运工。不知内情的人,当然以为这都是萧景曜首创,要是搞分科,也绕不开萧景曜这个成套成套往外砸科学理论教材的家伙。
    真不是萧景曜凡尔赛,对于青史留名这种事,萧景曜自己都习以为常了,实在激动不起来。
    相比起来,倭国要是彻底并入大齐的版图中,更令萧景曜激动。后世某国用他牵制华夏,他也成了某国的一条好狗,现在,大齐就为后世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几乎能蝴蝶掉某段大家提起来就恨得牙痒痒的历史,萧景曜如何能不激动?
    大家激动的点各不相同,脸上却都露出了激动的神情。互相一看,心中更是自得:大家都想一块儿去了,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朝廷这边给了梁千山回复,让梁千山瞅准时机行事,占据大义的高地。
    梁千山也没闲着,让水师和庄明手底下会说倭话的人大声告诉倭岛百姓,大齐为何发兵倭岛,都是他们的天皇和贵族做的孽!大齐不杀战俘,不虐待百姓,只要天皇和贵族们自裁谢罪,大齐一定不伤及无辜百姓!
    庄明手底下的人脑子更灵活,乔装打扮成倭岛人,熟练地煽风点火,“现在不投降是死,投降还有一条活路,不如干脆降了!我的家人都被贵族们残忍杀害,成为了他们攀比的杀人数字,我不想这么憋屈地死在他们手里。凭什么死的是我们?这些祸事是天皇和贵族惹来的,我们只想活下去,大齐的军队没有杀掉我们。我们供奉的天皇和贵族们却残忍地对我们举起了屠刀,凭什么?该死的是他们才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倭岛本身也有以下克上的传统,庶民们听到这话,惶恐之余又不受控制地感到兴奋。
    他们是人,不是没有感情的牲口,也会痛苦,也会愤怒。就如同这人所说,他们辛辛苦苦地交税供奉天皇和贵族们,凭什么他们惹来了泼天的祸事,死到临头,还要屠戮庶民发泄他们心中的暴虐?
    人被逼到了绝境,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呐喊一声,就能点燃所有人心中的怒火。
    庄明手底下那个机灵鬼,竟然就这么混成了倭国起义军的首领,拿着梁千山暗中支援他的武器和粮草,迅速整合了内心愤怒的倭国庶民,开始了复仇行动。
    梁千山对此乐见其成,倭人和倭人打,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这支水师的伤亡能降到最低。
    当然,也有被家里安排过来捞军功的武将二代们心怀不满,成天在船上等等等,他们的军功何时才能到手?
    这些不满的声音,都被梁千山强势地压了下去。
    萧景曜知道梁千山准备打持久战,先消耗倭岛的统治势力一波,也认同梁千山的做法。
    后世人大概都将会将人命放在首位。多付出点粮草,就能减少更多兵卒的牺牲。这笔买卖,在萧景曜看来,纯属血赚,都不用考虑就会果断点头。
    好在这两年大齐也算是风调雨顺,国库的存粮也不少,又有倭岛的六百多座金银矿成了吊在正宁帝和阁老们眼前的胡萝卜,对于这次拨下的军费,哪怕是最为斤斤计较的胡阁老,都没有说什么,沉默着给银给粮,就等着梁千山拿下倭岛的好消息。
    在这期间,萧景曜理清了手上其他的事情,顺便将大理寺积压下来的将近一万件案子都处理了个清楚明白。
    为此,萧景曜还跑去找秦致远吐槽,“秦阁老,您可真是不厚道,留了那么多案子给我,光是审案结案,都不知花了我多少精力。”
    秦致远含笑打趣萧景曜,“你一天处理三十多件案子,这速度,老夫望尘莫及。现在京城百姓都知道大理寺出了个年轻的青天大老爷,断案如神,从未有过冤假错案,百姓心服口服。萧青天,这么个好名声,你还不满意?”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差点用脚趾再给秦致远抠出一个刑部来,“不过都是些小事,只要费点心,都能断好。大人叫什么萧青天,委实折煞下官了。”
    “哟,你还不好意思了?”秦致远眉头一挑,兜着手看热闹,“这可真是难得。合着其他人夸你,你安之若素,不动如山。百姓们一夸你,你就不好意思了?”
    萧景曜撇开眼,不去看秦致远打趣的眼神。
    秦致远更为稀奇,“百姓们说的都是实话,你为何不好意思?”
    萧景曜实话实说,“大概是受之有愧吧。不过是干了自己分内之事,就叫他们这般感激,将我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我实在是惭愧。”
    秦致远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道:“怪不得陛下喜欢你。”
    这样的官员,哪个帝王不喜欢呢?
    秦致远想到萧景曜的神异之处,脸上又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像你现在这样就很好,日后也不要再变。”
    只提意见,不揽事,不争权,一心一意想着百姓。哪怕未来的帝王忌惮你,也不会真的对你动杀心。
    秦致远是真的惜才。
    萧景曜笑着点头,“多谢秦阁老提点。”
    秦致远拍拍萧景曜的肩,“年轻人前途无量,希望在我老死之前,能看到一个空前的盛世。”
    天降祥瑞,生而知之。谁不好奇他最终会为大齐带来多大的变化呢?
    别的不说,单就那一个研究院,做出来的那些成就,已经足够让大家震惊了。
    秦致远稀奇感到,萧景曜或许见过一个更宏大的世界,仿佛生了一双天赐的慧眼,一眼就看到了千年之后。
    那会是一个大家想都想不出来的盛世吗?黎民百姓还在受饥寒之苦吗?
    秦致远是真的想知道。
    萧景曜不知道秦致远内心的复杂情绪,认真地谢过秦致远,在秦致远复杂的眼神之中,拱手告辞,继续处理大理寺积压的案子。
    这个时候,萧景曜派去交趾收集占城稻的人也回到了京城。
    萧景曜只知道占城稻一年三熟,又耐旱,抗虫害,不挑土地,生长周期还短。传入华夏,推广开来后,对长江流域的稻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和晚稻配合,形成了双季稻。
    现在想搞杂交水稻肯定没戏,但粮食问题大过天,哪怕能提高一点点粮食产量,对百姓们来说,在灾年中,就多了一丝活命的可能。
    萧景曜在看到交趾使臣团时,除了想到马六甲海峡之外,还想起了占城稻这个优秀的稻种。
    农业方面的事,萧景曜了解得不多,拿到占城稻后,又拿着占城稻去找司农。司农掌管农事,农桑之事,前来问他,准没错。
    这一问,萧景曜才知道,占城稻已经传进了大齐,现在闵州地区已经有百姓在种占城稻。只是还未推广开来,更多种稻的百姓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稻子。
    萧景曜的动向,正宁帝十分关注。这事儿传到正宁帝耳朵里后,正宁帝立即意识到,这个占城稻,能为大齐的农事带来不小的好处。
    于是正宁帝立马宣了司农,让他查清楚闵州种植的占城稻收成如何,赶紧派人前去了解具体情况。若是产量够多,朝廷就能大力推广,让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种上收成更高的占城稻。
    萧景曜把占城稻的事儿丢给司农后,知道正宁帝肯定会过问,便将这事儿放在了脑后,又将注意力放回了倭国的战事上。
    这场仗,起义军成为了对抗倭国天皇和贵族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起义军更相信大齐的军队,觉得大齐人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对大齐的军队很是信任。又因为他们本来就出身底层,天然就能博得倭岛底层百姓的认同,有他们帮忙,大齐水师吞下打下来的地盘尤为顺利。